第147章 看不懂

作品:学霸的人生模拟器|作者:头顶三本书|分类:奇幻|更新:2023-05-30 11:55:06|字数:9028字

筛法又称筛选法,其实他非常的简单,具体做法就是先把n个自然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然后不是质数的都划去,是质数的就留下来,并再把该质数后面所有能被该质数整除的数都划去。

举个例子,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要划去。

第二个数2是质数,所以就要留下来,然后把2后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划去。

2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3,把3留下,之后再把3后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划去。

如此这样一直做下去,就会把不超过n的全部合数都筛掉,留下的就是不超过n的全部质数。

因为该方法希腊人埃拉托斯特尼提出来的,而希腊人是把数写在涂蜡的板上的,每划去一个数,就在上面写个小点,这样到后面就会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就像是一个筛子,所以人们就把该方法称为“埃拉托斯特尼筛”,简称为“筛法”。

至于布朗筛法、“加权筛法”以及“塞尔伯格筛法”这些,都是因为数学家们在研究数论问题的时候不断对原有的筛法进行改进,那些对筛法改良贡献较大的,人们就会专门将他们改良过的筛法另取一个名字。

库恩于1941年提出的“加权筛法”,可以让我们在同样的筛函数上、下界估计的基础上得到强结果。

而挪威数学家阿特勒塞尔伯格提出的“塞尔伯格筛法”,则是利用求二次型极值的方法极大地改进了筛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明智又盯着周明,表情既严肃又认真地对周明说道:“你是不是在这篇论文里用到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

“我用的方法是和现在的这些方法有些不太一样,但想必您也能从中看出来一些其他方法的影子,我这也完全算是新的方法,都是一些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良了一下的方法。”周明解释道。

听周明这么一解释,李明智思索了片刻之后,这才一副露出果然是这样的表情并不知不觉地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可能看第一页前面一部分的时候感觉到很熟悉,但到看到后面的时候就皱起眉头,更不会看两页就花了他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李明智皱眉不是因为他从周明的论文中看出了什么漏洞,而是因为他看起来很费劲,就像一些大学生上高数课一样。

“我今天急匆匆的赶过来,其实主要是为了看看你说的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是不是真的。毕竟你这速度也太快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写完了全部的证明过程。”李明智如此说道,他这么一说反倒把周明说的不好意思了。

不过,周明也只是笑着挠了挠头,他知道李明智还有话要说,所以并没有插嘴。

“现在看来,你还真的办到了,而且你还用到了你自己改良过的方法,这太过惊世骇俗了。

就算我之前再怎么相信你,这种事情在我没亲眼见到之前也不可能完全相信的。现在看来,至少我已经能初步判断出你说的是真的了。但对了”

李明智说到但是的时候,后面原本是想继续说哥德巴赫猜完整的证明过程的事情的,可他却是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连忙又对周明问道:“你上次申请优青的那个大豆项目究竟具体是什么?你这次和我说的详细点,别再像申请优青项目的时候那样,那样太过笼统了。”

原来,李明智这几天帮周明去试验田看大豆的时候,发现了周明试验田里的大豆与他以前在田里见到过的大豆有很大不一样。

如果是二十世纪八十二年代之后在县城里出生的城里人,倒是有可能从小到大都没去田里干过农活,没在田里见过大豆。

但李明智是1948年出生的,他下过田,在田里见过大豆,而他这几天在周明种大豆的试验田里见到的那绿油油的豆叶、豆杆和大豆壳,很明显超出了他的认知。

这倒不是因为周明的超级豆长得和其他大豆有什么不同,从外观上看,周明的超级豆和一般的大豆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而是因为他这豆秆上的大豆明显要比李明智以前见过的多不少。

为此,李明智还专门询问过科大农业方面的教授,现在世界范围内亩产大豆最多是多少。

而那位教授给出的的答案是,现如今是丑国的大豆出产率最高,平均单产已经达到4267斤/亩,亩产量最高记录为一千两百多斤。

李明智从这位农学教授这里得出结果后又回试验田一算,发现就算是丑国的亩产量最高记录也还是比试验田里预估的一亩地产生的大豆要少不少。

正是因为发现了周明在大豆试验田里的事情,所以李明智才会有如此一问,这也是他今天晚上特意跑过来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因为哥德巴赫猜想给李明智带来的震撼同样不小,所以在来到这里之后他一时竟然给忘了询问这件事了,直到现在才想起来。

“就是大幅度提升大豆的一些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虫能力还有耐寒性以及出油率这些。”周明解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学霸的人生模拟器》,方便以后阅读学霸的人生模拟器第147章 看不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学霸的人生模拟器第147章 看不懂并对学霸的人生模拟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