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

作品:大明英华|作者:空谷流韵|分类:古言|更新:2022-11-21 00:03:06|字数:4978字

沉氏赞同道:“你真是个好心肠的孩子。若阿珍有什么苦楚,也说与我知。”

“大奶奶,前头几户,都是吾家一直收茧子的蚕农,奶奶可要去看看。”轿子外,沉氏的贴身丫鬟翠榴,婉声禀报。

沉氏掀开轿帘道:“达芬陪我去,翠榴,你跟着轿子,送三小姐回韩府。”

翠榴和另一个叫“达芬”的丫鬟,喏喏应声。

韩希盈好奇道:“听闻蚕房味道特别冲,大奶奶叫个管事的婆子去看就好,怎地要亲自去。”

沉氏摇头:“你二叔是做棉布买卖的,眼里自然只有棉花。可你大姐那样整日钻在绣绷里的,一刻离不得丝线,也不晓得今年三县的蚕事,十分反常么?”

……

“蚕事反常?”

韩府,韩希孟的闺阁中,晚归的郑海珠匆匆吃了一碗馄饨后,听大小姐说起这桩时闻。

韩希孟正在灯下展开那幅快要送出去的刺绣长卷,边看边道:“你去了月港,我少了得力帮手,更是整日钻在此件绣品上,就像山中隐士不知外间风云。今日陪婶婶去礼佛,在寺里见到缪阿太,她说最近许多蚕户家中,蚕上簇后,不吐丝。”

上簇,是养蚕中的重要环节。

蚕龄成熟后,蚕户会用稻草、麦杆等材料折成隔断,让熟蚕在里头吐丝结茧,这便是“上簇”。

养蚕业兴旺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四、五、六月多雨,往往是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蚕吐丝时,虽然怕光喜阴,但若簇具发霉,肯定也不行。所以蚕户们会在放置簇具的层层竹匾下,升个小小的炭盆烤火,令簇具本身保持相对干燥。

蚕室内的这种竹匾被称为“箔”,阴雨天烤火的行为,就叫“灸箔”。

郑海珠遂向韩希孟问道:“是否灸箔不当,出了炭气,将蚕熏僵了?”

韩希孟摇头:“出事的蚕户有二三十家,他们都是几代养蚕,怎会如此不小心?就算儿孙里有玩忽职守吊儿郎当的,也不至于家家这般吧?”

郑海珠又问:“那,会不会是桑叶出了问题?”

喜欢大明英华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大明英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英华》,方便以后阅读大明英华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英华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并对大明英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