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平定南蛮(下)

作品:血之孙吴|作者:布鲁斯老爷|分类:历史|更新:2024-04-16 06:14:17|字数:4602字

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诸葛亮历时十个月终于平定南中。

历史上,蜀汉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无当飞军”,非常勇猛。

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

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

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

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

诸葛亮还注意南中的经济开发,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比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

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这一世,诸葛亮在宁州的为政举措也大致和历史上的一样,依旧重用当地人为官。

其中,李恢、吕凯等当地人得到了重用,诸葛亮还从军中提拔了马忠、张翼、张嶷等将才。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初为建宁郡督邮。

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

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

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

作为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有效地支持了蜀汉政府的财政。

建兴九年(231年),去世。

………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蜀汉初(221年),吕凯为永昌郡功曹。

自蜀汉章武(221年-222年)初,为永昌郡太守。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雍闿反汉附吴。

后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率领吏民闭境拒雍闿,雍闿多次劝吕凯降吴,均被拒绝。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表奏吕凯功劳,以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

后吕凯为叛夷所害,其子吕祥及子孙世为永昌太守。

吕凯因为对蜀汉的忠义,使得永昌郡中很多人都很信任他、支持他。

吕凯和郡丞王伉不惧威胁,不受利诱,统率官吏民众,与几面强敌长期抗衡,不仅维护了蜀汉统一,并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发展。

………

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笃,巴西阆中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镇南大将军,封彭乡亭侯。

马忠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

初仕巴西郡为郡吏。

东汉建安(196年~219年)末举孝廉,任汉昌县长。

初与刘备交谈,其被称贤才。

建兴元年(223年),任丞相府门下督。

建兴三年(225年),随诸葛亮南征,领东路军入牂牁,后为牂牁太守。

南中叛乱,马忠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

平定南中后,马忠抚恤郡民,很有威惠。

建兴十一年(233年)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平定南土。

蜀汉延熙五年(242年)还朝,加拜镇南大将军,后进封彭乡侯。

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

马忠为政,处事能断,恩威并立,为人宽济有度量,所以夷人畏而爱之。

他贯彻诸葛亮治理南中的策略,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对南中形势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卒后,南人为之立祠,水旱祷之。

………

张翼(?~264年),字伯恭,犍为郡武阳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东汉司空张皓玄孙,西晋广汉太守张微之父。

刘备定益州时,张翼为书佐。

建安末年,举孝廉,任江阳长,累迁至广汉太守、蜀郡太守。

231年,官至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233年,南夷豪帅刘胄反叛,扰乱诸郡,张翼举兵讨伐未破,被朝廷召回,以马忠代其为庲降都督。

在新官未到期间,张翼不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仍然运粮积谷,统摄不懈,一直坚持到新官到任。

马忠到任,以张翼奠定的基础,击破刘胄,平定南中,氶相诸葛亮知道后,称赞张翼以公事为重。

诸葛亮征魏,以张翼为前军都督。

238年,张翼为尚书,累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史。

263年,魏国攻打蜀汉,张翼随姜维在剑阁坚守,蜀汉灭亡后,姜维复国失败,张翼为乱军所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血之孙吴》,方便以后阅读血之孙吴第1405章 平定南蛮(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之孙吴第1405章 平定南蛮(下)并对血之孙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