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恶从心中起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2-11-27 19:39:05|字数:4338字

陕西,西安府。

此时的孙传庭接到了崇祯的圣旨,内容就是关于官兵的那些待遇,基本都是和京师一样。

除去吃食什么的这些没说,只是一些死后的抚恤呀什么的,准确来说就是大饼,毕竟如果现在真按照勇卫营所来,呵呵……。

而这也是为了能够提高秦军的士气,除此之外还有一封密信。

信的内容就是勉励孙传庭劳苦功高,让他再接再厉之类,同时也告诉孙传庭,如今京师正在编练新军。

等到新军成型,便能够极大地缓解秦军的压力,待他将京师之事解决后,便能够使两军合于一处,与流贼决一死战。

孙传庭看完后不由苦笑,皇帝的心是好的,想的也不错,但是这局势哪里有想的那么简单呀。

就算新军成军,那距离精兵也是差的十万八千,只有在战场上见过血,真正的打过几次硬仗。

那样才算是有了战力,可称精兵,否则这新军也只是农夫上了战场,到那时就是一触即溃,便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但是孙传庭对于崇祯最近的变化还是非常满意,同时也是比较感激的,如今的李自成早已今非昔比。

说句实在话,以现在看来完全有了改朝换代的苗头,陛下这也是在尽力呀。

在密信的最后,崇祯明确的表示,清田充响的力度还是不够,让他放开手脚去做,一切以秦军和他的计划想法为中心去做。

既然他孙传庭手握秦军,这陕西还敢有二心不配合之人,既然如此,那就不管他是乡绅富豪还是什么。

但凡是侵占土地,百般阻挠不配合者,那就给他来一个杀一儆百,有一个给他杀一个。

哪怕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厂卫也会相助之,以资国用,甚至崇祯还对这陕西的番王秦王府暗有所指。

并且告诉他,之前派来传旨的太监就是朝廷派来的监军,监军负责粮草筹集之事,但不得干预指挥一事。

后面还专门的嘱咐,此事乃为绝密,朝廷之上还并未知晓,如此紧要之关头,绝对不可再掀波澜。

最后崇祯还很贴心的暗示他,有些事要是不方便做,就让监军来做,监军是拿来干嘛的?不就是拿来背锅的吗?

孙传庭看完后倒吸口凉气,这样做是有些不讲究呀,和他孙传庭差不多,只在乎结果,并不在乎过程手段。

不过他喜欢,但是这样的形式风格,倒是和皇帝以前的做事风格完全不符。

如今孙传庭是真的相信了,现在崇祯皇帝是真的变了,不再在乎于虚名,只在乎于最终的结果。

任何事情,只要对大明有利就行。

而且看这封密信的意思,隐隐约约好像是让孙传庭他靠军队说,不必在乎那些文官乡绅的态度。

虽然这样并不符合规矩,但毕竟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

而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个好事儿啊,这就意味着他不必再为军饷粮草发愁了,可以放开手脚练兵了。

再加上陛下这道圣旨,定然能够极大地提高士气,未来还是可期的呀。

李二喜此时的心情可以说是复杂之极,他原本办完事之后就回去了,然而刚走没多远,就被新来的送圣旨和信的使者给拦住了。

这可把他急坏了,等自己再回去的时候岂不是连汤都喝不上了?而此事又是干爹做主,他又不敢不听。

然而正当他沮丧之时,幸福有突然来临,其中有一份圣旨是给他,自己当上了陕西镇守内官。

自己这一转眼就成了能和巡抚大员说上话的人了,然而幸福不止如此,干爹给他的信里说了,他李二喜也是秦军的监军了。

只是此事还要保密,尚未对外公布,如此一来李二喜算是乐疯了,自己这一下子就成了被人叫做公公的人物。

然而往下看之后,心顿时凉了半截,信中说他这监军的手是由厂卫,御马监,司礼监共同组建而成。

如果他敢手脚不干净,那他就是找死了,这样说来自己就监军就没有心腹了,而这样的话,那些油水又该如何下肚?

信里还说了,他这监军只负责核实兵源,发放军饷,以及筹集军饷监察部队,其他的皆不归他管。

绝对不能在孙传庭面前充大,干预指挥一事,信里说的很明确,他要是敢插手指挥,那他回京就死定了。

李二是吓得心惊胆战,他哪敢对孙传庭指手画脚,这可是个狠人呀,也不知道孙传庭的那封信里面写了什么。

李二喜知道,这些信说是自己干爹写的,但其实就是陛下的秘旨,只是用干爹的名义来掩人耳目罢了。

李二喜明白,这孙传庭和其他的文官并不一样,听说他上任之初,就奉皇帝密旨斩杀了总兵贺人龙,拿他的人头来立威。

这李二喜和孙传庭是兴高采烈,但另一边西安府的上下官员,以及豪强们可是愁眉苦脸了。

自孙传庭来陕之后,清田充响,把不少田地都收了回去,虽然自己并没吃多大的亏,但吃下的东西,哪有吐出来的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八十五章 恶从心中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八十五章 恶从心中起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