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钱币改革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11-25 22:59:32|字数:4462字

乾清宫内,三辅六部正襟危坐于大殿内。

“不知陛下召臣等入宫有何事?”首辅蒋德璟询问道。

“此次召诸位爱卿入宫,乃是为了钱币一事。”

“钱币?”

听到此话蒋德璟几人面面相觑,户部尚书张煌言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看向杨永明,杨永明点了点头对众人道:“各位大人,是这样的……”

杨永明将他今日在街上所遇到的一幕,以及铜钱和银子在交易中的不足和缺点再次说了一遍。

“这些问题在人口少商品少,再加上交通不方便等诸多问题的时候,自然不算什么大问题。

将就将就也就过去了,但如今我大明正在向盛世迈进,世界也在变革,到时候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

杨永明顿了顿继续道:“因此本王便与陛下提出了钱币创改之事,让诸位大人来也是为了商讨此事。”

蒋德璟听此顿时再次面面相许,几人互相商讨了几句,三辅李邦华眉头微皱道:“钱币乃是税之根本。

而税更是国之命脉,稍有不慎便会动摇整个国家,怎么能轻易更改?

何况如今的钱币经过千年以来,早已深入百姓心中,轻易更改这恐怕…。

至于其中的问题漏洞,如果殿下真的担心的话,可以对其条例等各方面进行修改一番。

总之是能不改就不改,毕竟它关乎整个国家及百姓,若是更改,但凡有任何一点不对,其祸患无穷也。”

杨永明点了点头:“大人说的对,不过……。”

杨永明再次将之前对崇祯所分析的当今银钱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阻碍等,详细的对比。

杨永明最后总结道:“可以说,钱币的改制革新是必然的,就算我们现在不做。

但等到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在大势所趋下还是会进行改变,优胜劣汰,这是文明不断前进的必然,也是大势。

只不过等到那个时候被迫进行改变的话,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趁着现在拥有充足的时间及实力的时候,改变他呢?”

几人听此顿时讨论起来,最终蒋德璟点头道:“郡王所言不错,是我的目光短浅了,那不知郡王可有什么想法?”

“在下的想法便是直接使用面值货币。”杨永明说道:“也就是说直接规定其面额多少。

而不是以其重量以及成色来进行衡量。”

杨永明说完此话后大殿内静了一会儿,随后不等蒋德璟几人开口,崇祯便说道:“永明,你说的这个以前就已经有过了。

当年太祖于洪武八年发行过大明宝钞,也就是永明你所说的那种,只不过最后还是废掉了。”

对于大明宝钞,杨永明在穿越之前作为历史系学生,对于这个自然是知道的。

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朱元璋便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而后在洪武八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只不过等到正德年间,宝钞实际上便已经作废了。

杨永明点头回道:“这个臣知道,其实大明宝钞这个思路是对的,如今的银钱所展现出的各种问题,百姓们也是不堪其扰的。

如果有一种优于现在的钱币,百姓们也是十分愿意接受的,这一点从当年大明宝钞推出后。

很快便被百姓所接受使用,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像大明宝钞这种直接拟定了面额的货币。

在使用上方便了许多,在双方买卖时不必去在意他的成色和重量,而且它极其便于携带。

不像是银子铜钱这一类货币,如果小买卖还行,一但是大型的买卖的话,铜钱银子这类的货币,在携带和交易上就极其的不方便了。

当年大明宝钞之所以会失败,乃是因为其做法不对……。”

随后杨永明给他们分析了一下,当年大明宝钞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原来是这样。”在听完原因后,崇祯等人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道。

杨永明微微点头道:“正是如此,这种货币其实说白了就是信用货币,主要依靠于朝廷的信用。”

众人点了点头大为赞同。

“那有永明你的意思是,我们重新发行大明宝钞?”

张永明听到崇祯的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钱币中,纸钞确实是最好的货币载体。

不过有大明宝钞一事,如果直接发行纸币,百姓必然会十分的抗拒和不信任。”

崇祯几人听此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杨永明内心也叹了口气,如果没有宝钞之事。

这货币变革想必会容易许多,不过很快他便振作起来,如今虽然会麻烦一些,但如此大明完全有时间获得百姓的信任,慢慢去进行改变。

“既然这纸钞不行,那我们又该怎么改变呢?”蒋德璟道。

“自然还是使用金属货币。”不等众人开口询问,张永明便解释道:“虽然仍然是用金属,但和现在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九十七章 钱币改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九十七章 钱币改革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