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三军齐进,大败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12-15 23:48:58|字数:7436字

在九月一日,杨永明正式发兵山海关的时间。

辽东最南端的海面上,无数巨大的战船辽东的岸边快速驶来,这些战船自然是郑家的水师战船。

他们要运送大明收复辽东的第二支人马,既孙传庭所统率的人马从辽东沿海登岸。

他们所选择的登岸地点是旅顺,这里本就是天然的港口,再加上当年清军建设了水师。

便将这里修建了一番,只不过没多久水师便被明军打了个全军覆灭,只剩下大船小船两三只,停泊在这里。

而这个港口自那之后便再也没有管理过,慢慢荒废了下。

明军的战船很快进入了港口,战船有序的一批批停泊在岸边,明军将士有序的走下站船登陆辽东。

原本孙传庭他们以为这里会有一场争夺战,然而此时他们才发现,这旅顺港口一个人都没有。

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而这也可以反映很多问题,不过该做的防备还是不能少的。

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所有人马才登陆完毕,而此时孙传庭已经掌握了周边的地方。

战船此时也纷纷离去,他们需要去运送接下来的粮草。

而孙传庭并没有立即动起来,而是让大军就地休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北上。

由于之前多尔衮他们的策略,这些个城池早就没有了清军精锐的驻守,因此城内抵抗的人,乃是由城内最高官员组织城内的百姓进行防守。

不过城内的青壮员早就被抽掉一空了,如今还留在各个城池内的,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罢了。

而他们的抵抗,对于孙传庭的大军来说完全是螳臂挡车,因此孙传庭一路上可谓是攻城拔寨,势不可挡。

也就一些比较重要的关隘据点会有一些清兵防守,不过在孙传庭的火炮及热气球等诸多猛烈攻势下。

这些个地方也抵挡不了多久,因此一路下来,孙传庭可以说是战必胜,攻必克。

而这一场场战斗下来,让明军的战意和士气愈发的高涨起来。

而另一边,作为从朝鲜出兵的第三路大军,祖大寿部的情况和孙传庭相比亦是不遑多让。

不过和孙传庭不同的是,祖大寿是和杨永明一般,不过不同的是,杨永明那边有清军的两万精锐抵挡。

因此祖大寿这一路是三路大军行进最快的,不过他也十分明白孤军深入的危险。

虽然说如今的建虏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但是小心一点总没错,要知道这可是他重回大明后第一次领军作战。

而且还是如此大的战役,最重要的是这次收复辽东,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十拿九稳的存在。

要是因为自己的大意而阴沟里翻船的话,那他可真就没有脸面活在这个世上了。

因此一路上他都有散出大量的斥候进行警戒,热气球也时不时升空,同时算着时间控制着行军的速度。

而另一边盛京城内,在明军三路大军正式进攻的两日后,多尔衮他们也清楚了这三路大军的规模和统帅。

他们在一番商议后,决定先全力击退祖大寿,首先对于祖大寿此人,各个方面他们都十分了解。

相比于孙传庭和杨永明这两个没交过手的人,熟悉的祖大寿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除此之外,在兵力上他这一路也是最少的,只有20万,而其中5万还是朝鲜人。

对于朝鲜人的战斗力,他们可以说是十分的了解,就说他们手上的这两万朝鲜兵。

虽然经过这两年的训练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和他们的满洲精锐相比还是相差太远。

因此在多尔衮他们的眼中,祖大寿这支人马能打的也只有15万,正所谓柿子要挑软的捏。

因此在他们看来,此战的突破口便是祖大寿了,只要打垮了祖大寿,对于其他两路明军的军心必然造成影响。

而他们便可携胜之威迎战大明的第二路人马,只要赢了便可和明国的京营进行决战。

最后复刻当年太祖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胜。

在制定好最后的战略后,多尔衮与豪格于九月六日率领现如今大清所有的骑兵。

共四万骑出盛京,往祖大寿的方向快速奔袭而去。

最终,双方于五日后在平顶山附近相遇,由于斥候再加上热气球的原因,祖大寿早早的先一步得知了清军的来袭。

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山凹地形,按照斥候来报,他们只要再往前走些许,拐过一个山脚。

然后要不了多久便能和清军遇上,他扫视着周边,发现这是一个埋伏的好地方,当即有了决断。

他和李过商议一番,最终决定由李过带领两万骑兵,作为先锋军的样式继续行军。

而他本人则在此处做好埋伏,待李过离去后,祖大寿立刻让人将火炮拉至两侧山林之中,做出居高临下之势。

同时令朝廷拨来的20个热气球全部立即升空,以及仅有的十挺速射火铳全部做好准备。

在祖大寿做部署时,李过此时已经拐过山脚,又前行了一断距离后双方正式相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四百零四章 三军齐进,大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四百零四章 三军齐进,大败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