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就是个土包子(五)

作品:赤旗|作者:赵子曰|分类:历史|更新:2023-09-28 12:50:41|字数:6782字

“部”的本意是某1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后引申为统率。

乡,因此又称“乡部”,和州、郡又别称“州部”、“郡部”1样,与后世的乡相比,在行政级别上,属於同1个级别,都是县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

时下乡政府名在郡县官吏名册上,亦即属於正式编制的吏职,共有3个。

长吏,也就是乡长,叫“蔷夫”或“有秩蔷夫”。小乡的长吏称“蔷夫”,大乡的长吏称“有秩蔷夫”。蔷夫或有秩蔷夫以下,1文1武,是为两个佐吏,文者为乡佐,武者为游徼。

蔷夫或有秩蔷夫无须多说,是1乡之长吏,其掌主要是“听讼”,及负责1乡之政事。

乡佐负责征收赋税,游徼负责辖区内的治安。

——乡佐和游徼,虽是蔷夫或有秩蔷夫的佐吏,但并非蔷夫或有秩蔷夫的属吏,这两个乡职与蔷夫、有秩蔷夫相同,亦是直属县中,直接归县令长管辖。亦因是,每个县的乡佐、游徼之数量,与这个县的乡的数量往往并不吻合。如海西十4个乡,只有9个乡佐,游徼的数量更少,只有4个。游徼如其名,是游动性的巡逻;乡佐亦如是,也是流动性的收取赋税。这样设置,有利於防止游徼、乡佐与乡里的豪强大姓勾结,背公向私,损害朝廷利益。

蔷夫或有秩蔷夫、乡佐、游徼之外,大的乡还设3老、力田、孝、悌等。

3老,掌教化,其之职掌与县3老1样,虽无实权,但政治地位很高,甚至还排在蔷夫或有秩蔷夫以上。县或乡的长吏也不把3老当属吏看待。如海西那位姓郑的父老,他就是县中的3老,因此,既是县中首富、又是县寺主簿,可谓强豪、权重的钱均,对待他也是恭恭敬敬。

力田,相当於后世的劳动模范,常由种田种好,勤奋务农的农人出任。孝、悌,孝者孝顺父母,悌者,敬爱兄长,此2称号相当於后世的道德模范,有时不分设,合设1个,汉家以孝治天下,学童启蒙第1本学的经书就是《孝经》,对於孝、悌这块儿极其重视。

3老、力田、孝、悌不算乡官,名不入官簿,然於政治、经济上有优待,朝廷免除他们的徭役,并时或对他们会有赏赐。地位最高的3老,乃至可以直接上书皇帝。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1句“3老”。3老是朝廷在地方上树立的道德化身,通常只有在当地甚有德望的年高德劭者才能担任,因而3老和直接治民、剥削乡民的其他乡官不同,出任此职的人,在百姓的心目中能具备1定的威望和信仰,也所以樊崇、力子都等皆自号3老。

……

千户以上的乡,可称大乡。

海西县南乡,户数最多时,达千余户,自前汉末年至今,朝政日弊,王莽的改革又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是越改时局越坏,南乡的民户遂也越来越少。有的成了流民,有的被征发徭役,离乡难回,有的随着郡兵出征,去了遥远的北疆,与匈奴等作战,现下乡中户口已不足千。

不足千户的乡民分住在十余个“里”中。

南乡有秩蔷夫的办公场所,换言之,南乡的乡政府,设在人口最多的1个里内。

在黄姓乡佐的引领下,入进南乡境后,曹干令李顺、李铁、闫雄、王庭等各领3什部曲,分去其余各里,叫苏建跟李铁同去,自与郭赦之率余下部曲,径来乡政府所在之里。

临分开之际,曹干嘱咐李顺等人:“切记,按我所令行事!”

李顺等人俱皆应诺。

具体筹粮的办法措施,刘昱是在昨天与钱均商量好的,商量好后,钱均是县主簿,各乡的蔷夫或者有秩蔷夫他都熟悉,他已於昨日下午派人往去各乡,将刘昱部将於今日下乡募粮此事通知给了各乡。尤其是首批被募粮的4个大乡,钱均更是私下各有吩咐。

南乡的有秩蔷夫姓朱,名博,今儿个1大早,他就派了乡小吏去乡界处等候,曹干等尚未进入南乡地界,已被这小吏看到,早1溜烟地跑回乡政府,给他禀报过了。

曹干等因是才到乡政府所在之里境,迎面就来了78人。

“蔷夫”和“有秩蔷夫”之间最大的区别,即是前者“无秩”,由县置之;后者“有秩”,属於“命士”,任免出自朝廷。所谓“有秩”,就是有品秩的意思,凡入此级者,便算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了,虽然仅是由朝廷直接任免、直接给俸的官员中品秩最低的1等,刚算入流,不过“百石”,但既然是朝廷官员,既然有品秩,那么就有资格佩带代表朝廷权力威严的印绶。

百石之吏,所佩的印绶是青绶、半章印。

——半章印也者,2百石以上官吏所用的印是正方形的印,称为“通官印”,百石以下吏者,所用之印则为半印,即只有通常印章的1半,故称半章印,或名半通印。

迎面来的这78人中,为首之人穿着黄色的吏服,腰上挂着个绶囊,正是本乡有秩蔷夫朱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赤旗》,方便以后阅读赤旗第九十四章 就是个土包子(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赤旗第九十四章 就是个土包子(五)并对赤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