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难

作品:诸天从师父开始|作者:两手一摊|分类:其他|更新:2023-01-22 12:55:49|字数:12142字

身边阿敏沉默片刻,略有些疑惑地问到:“大汗,李如桢部骑兵已过河威胁汉军,咱们不要管吗?我看他们是想通过攻击汉儿逼迫咱们救援,如今我军尚未渡河,若是想要过去要么突破明军大阵,要么绕道铁岭北面……”

阿敏意思很明确,明军看似不主动进攻,但是先抢占位置堵住后金骑兵渡河最佳地点。而春季的凡河水涨,哪怕是骑兵可以涉水也非常拖延,小股骑兵还好说,大队主力不走桥面过河很容易被人半渡而击。

如果不走被明军控制的桥上过河就得绕路,那又来不及。因此阿敏实际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不先一步汇合汉军或者提前阻止明军占据有利位置。

奴尔哈赤见状愈发高兴,仿佛阿敏的蠢笨衬托他的英明,指着远到几乎只能看见尘土飞扬判断位置的河东岸的骑队说道:“估摸着过河的骑兵是李如桢带的,想要打败李永芳还得不少时间,他们想着咱们不过去就击败李永芳回头合兵共计我们。可是也不想想,明贼骑兵被牵制的时候咱们这边兵力就有了优势,近四万余骑破三万步卒不是弹指之间?”

阿敏连呼大汗英明,默默退到一边,眼中却闪过狡黠神采——他在奴尔哈赤面前向来以憨厚示人,却也不得不佩服大汗在战场上的直觉,阿敏同样觉得明军看似势大,实际上打起来定会破绽百出。

若是杨镐在这里定然惊疑不定,怀疑是否有人透露出了总兵们的计划。然而当时商议定计的时候除了各家总兵就只有寥寥几人在场,不论从立场还是身份来看,里面最有嫌疑的反而是他杨大人了。

这时候双方的盘算其实并不难猜,摆出阵势就将自家打算摆在台面上,不论是明军的行动还是后金的放纵,双方其实心知肚明。

奴尔哈赤自信后金实力能在李永芳部溃败之前先打败三万多明军主力,明军方面则是认为派出骑兵击溃后金汉军后再回头支援步卒,后金主力骑兵若是试图攻击明军或者渡河,不论选择哪个方案都会被夹击。

当双方大军逐渐进入位置,时间正值白昼,双方派出的哨探游骑已经开始接触展开激烈的厮杀,彼此间再无什么隐藏兵力,对于敌军的动向好似掌上观纹,什么想法和计划都在双方指挥者的眼中看得分明。

于是随着正午的阳光逐渐偏斜,双方既然毫无拖延的打算,那一场战斗便顺理成章的拉开帷幕。

首先发动进攻的是凡河东侧的李如桢部骑兵,他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后开始分出五千骑兵由总兵李秉诚带领压上。

投降或者被掳掠到后金的汉人,奴尔哈赤尽数交由李永芳负责,这会儿汉军旗尚未建立,一切都是依照明军旧有制度进行。

李永芳作为将领依托铁岭城把部下分成数个营,自己掌握中军进行调度,最前面是两个千户统领手下步卒建立的临时营寨,跟明军几乎如出一辙,都是拒马、鹿角摆在最前,后面缺少鸟铳火炮,依靠弓手作为主力远程兵。

这样的布置面对李秉诚手下辽东铁骑显得不够看了,几乎试探两个回合后就被轻易踏破营寨,呼喊厮杀声四起,许多汉军步卒甚至来不及撤回后面同伴的阵型,就被明军骑兵先是一轮冲锋齐射然后纵马践踏而亡。

见着河对岸旗开得胜,西岸明军无不振奋,本来都有些焦虑到手发抖的杨镐此时也逐渐平静下来,他身处戚家军的车阵当中,这里防护最为严密,戚金、陈策、秦良玉等几个主要总兵都在其中,借助临时用篷车搭起的高台进行指挥调度。

“好!三军用命奋勇当先,这是好兆头啊!”杨镐不复之前担忧,站在篷车上振臂高呼,不忘对秦良玉恭维道:“秦总兵当真是料敌如神,想来李贼所部叛军顷刻就要溃败,到时候合兵一处定能轻易歼灭建虏。”

这会儿他想的都不是击退后金主力云云,而是直接跳跃到歼灭战了。

哪知秦良玉柳眉微皱,骑在马上默不作声,另一边戚金更是直接下令,“让文游击带兵过河,支援李总兵。”

“这,这是为何?”杨镐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哪有打赢了还要支援的?

还是陈策这位老将厚道,如今他都年近古稀了也亲率部众出征,打老了仗的他一语道破原因:“那李永芳示敌以弱,前头汉军一触即溃,演得太假,只怕有埋伏。”

“赶紧通报李秉诚,让他莫要激进!”杨镐顿时大惊,慌忙就要下令指挥,却被秦良玉喝止:“杨大人,阵前决断切勿插手!”

杨镐这才想起自己答应了不插手指挥,可是焦急之色愈显,很是惧怕李秉诚遭受埋伏损失惨重。

奈何事情真如几位总兵所料,李秉诚看到后金汉军仿佛不堪一击,大喜之下催兵勐进,几乎狼奔豕突般带着家丁勐冲勐打,很快就杀到距离李永芳大旗所在不过百余步。

李永芳手持大盾与步卒一同站在前线,身后传令官手挥令旗并有号鼓不断,如同刺猬一样扎起的枪矛、拒马挡在前面,似乎做好决定死战不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诸天从师父开始》,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从师父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从师父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难并对诸天从师父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