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察举制

作品:战国之齐皇|作者:我们的星辰大海|分类:历史|更新:2023-02-25 12:49:19|字数:4486字

实际上韩非是自己要求留下辅佐田假的,因为他本人非常崇拜田假,但是为了使田假日后不轻视自己,韩非故意装出了一副不太想留下的样子。

冤种田假不明情况,还以为韩非真不想留下,急忙挽留道:“我得先生,如周公得吕望,假不才,请先生以齐国百姓计,能留下辅助假,假感激不尽!”

说完田假冲韩非行了一个大礼。

傲娇的韩非装模作样的闭上眼,平淡的问道:“非有一问,请公子解答!”

“先生请问!”

“敢问公子之志向如何?”

田假自以为韩非是在考验自己,沉思片刻才谨慎得答道:

“自平王东迁以来,天下大乱久矣,各国百姓饱受战火,假不才,愿使齐国能一统天下,终结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

韩非早就听田假和荀子讨论过天下一统的观念,他其实并不吃惊,但表面上装作一副惊讶的样子:“公子竟有如此志向?”

田假点头道:“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下才疏学浅,不得大贤辅佐,纵有鸿鹄之志,也无力实现!”

韩非冲田假行了一个大礼,道:“若如此,非愿助君上成就大业!”

田假与韩非两人当即上演了一抹君臣相知相遇的大戏,韩非觉得自己轻易的就得到了田假的重用,田假则是觉得自己轻松的得到了韩非的辅佐,两人都感觉自己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来到一间昏暗的密室之中,桌上放着几盏烛台,借着烛光可以看到桌案上摆满了酒食,田假和韩非相对而坐,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在吃烛光晚餐。

田假端起酒壶,替韩非倒了一杯酒,又举起自己的酒杯示意道:“请先生满饮此杯!”

韩非闻言,恭敬的端起酒杯应道:“君上请!”

三杯酒过后。

田假往韩非的碗里夹了一块肉,道:“韩非先生,本君虽有心使齐国一统天下,然如今齐国虚疲,外部强敌环饲,本君甚忧之,不知先生可有赐教?”

韩非放下酒杯思索再三,拱手道:“君上,非有一言,请君上试听之!”

田假当即放下手中的筷子,拱手道:“请先生赐教,吾洗耳恭听!”

“君上!”韩非开口道:“五国伐齐后,齐国内部的各级官员,大都是依靠熟人互相举荐,而许多人为一己之私,将一些毫无才能者举荐为司马、大夫,这些无能之辈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除了会盘剥百姓,对齐国毫无建树。”

韩非越说越快,竟然也不口吃了:

“正是因为有这群无能之辈当官,齐国才会越发虚疲,若想改变这种现象则必先改革齐国选官制度,禁止官员之间的互相举荐,并设置监察部门,对现有的官员进行一次考核,裁撤其中的无能者再选拔一批有识之士替代之,而后仿秦之法度,每年对官员进行考核,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齐国不再出现贪官污吏,齐国才有可能富强。”

田假又为韩非倒了一杯酒,才道:“您想改革齐国的选官制度,不知您想如何整改?”

韩非想了想,道:“可以命各地官员,从自己治下的城邑中寻找有才干的贤士,而后将他们举荐给官府,由官府进行考核,酌情录用。”

田假一听,这不就是汉代的察举制?

要说什么是举察制,则必须先说一说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被称为世卿世禄制,也就是由贵族把持朝政,即便是无能之辈,只要老子是贵族,儿子就可以继续做官,在这种制度下,就必然会出现一大群碌碌无能之辈。

到了战国出现了“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向齐国还搞出了稷下学宫,招揽各地的贤才进入齐国,为齐王服务。

但是不管是稷下学宫还是军功爵制度,他们都存在各种缺陷,直到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到了汉文帝时,汉文帝下诏命各地举荐方正贤良者代察举制度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韩非所说的另各地官员从自己治下的城邑寻找有才干的人,举荐给官府,由官府进行考核录用,这就和汉朝的察举制十分类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战国之齐皇》,方便以后阅读战国之齐皇第七十二章 察举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之齐皇第七十二章 察举制并对战国之齐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