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司会审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3-02 03:07:21|字数:4442字

詹徽本以为自己很有面子。

亲自劝说皇太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没想到,收获没有。

意外大大的。

朱允熥不仅不接受他的建议,还像看耍猴一样,时而挑逗一番。

詹徽的心情有些复杂。

不过很快平静了。

好在自己没有将底线交出来。

既然我说服不了你,那就换个人来,直到说服为止......

将赵勉移交到刑部审理,是南派的底线。

詹徽觉得,刑部尚书杨靖虽然不是自己人,但他人品可以。

起码不会将赵勉定罪为谋逆。

下一位出场的大理寺卿夏长文。

近年来,詹徽、赵勉、夏长文三人号称南派铁三角,关系好到险些拜把子。

所以赵勉,他们必须营救。

文华殿。

大理寺卿夏长文得到召见。

他上来就慷慨激昂地陈述大道理。

“太孙殿下,臣子获罪,三司审问,槛送刑部大牢也,何故押在诏狱?”

夏长文说了一大堆,目的是请求三司会审赵勉案。

他的理由很简单。

若赵勉只是贪污受贿,交给刑部审理即可,该杀就杀!

但如果是谋逆案,那就必须要三司会审。

定性为谋逆案,会牵扯很多人,夏长文担心把自己给卷进去。

若他当了法官,那就安全多了!

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三司会审的都是重大案件。

如果遇到大案、要案及难决之案,三司会审仍然不决,二次翻供不服,便要进一步进行“九卿圆审”。

九卿,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九个大臣共同审理,清朝时改叫九卿会审。

詹徽和夏长文的心思,朱允熥一清二楚。

他们想利用在朝中的势力,为自己洗脱嫌疑。

赵勉在诏狱受审,难免有一天会扛不住。

若是移交到刑部,对饱受煎熬的赵勉来说,无异于是享福。

而且诏狱水泼不进去,文官的势力难以触及。

刑部就不一样了,赵勉自己先前就是刑部尚书,很好关照的。

即便哪天放弃了,也好解决。

“太孙殿下,朝廷有制......”

朱允熥打断了夏长文的长篇大论:“行了,赵勉的案子就由三司会审吧。”

他同意了。

夏长文却懵了。

皇太孙为何这般痛快?

好像和詹徽说的不一样啊?

会不会有诈?

朱允熥瞥了他一眼:“三日后进行三司会审,由锦衣卫会同审理,到时候让刑部去诏狱提人。”

三司会审的案子,如果是皇帝亲自交代办的,需由锦衣卫会同三法司审理。

这也是朝廷制度。

赵勉是老朱亲自下旨抓的,自然属于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

夏长文还没反应过来,在那发愣。

埋头看奏章的朱允熥抬头:“还在杵在做什么?大理寺没有别的事情了?”

“是,臣告退!”

夏长文当即领命,欣然返回大理寺。

朱允熥望着他的背影,轻笑一声:“来人,去诏狱给纪纲传话,三日后三司会审,让他亲自将赵勉移交到刑部。”

“是。”一旁侍奉的宦官应了声,迈着小碎步离去。

路过承天门时,夏长文顺道的去了一趟吏部,向詹徽汇报。

言语中,夏长文满满的得意。

那表情像是在说,你詹老大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被我三言两语就搞定了,我牛不牛?

詹徽表面夸赞夏长文办事得力,心中却隐隐感觉不妙。

至于哪里不妙,他说不清。

詹徽在官场上的政治嗅觉非常灵敏。

他隐隐感觉到一股危机感。

莫非是皇太孙在下套?

不可能,皇太孙年纪轻轻,哪来这般城府?

詹徽越想越迷糊。

好在赵勉要转移到刑部了。

三司会审,这是他的主场!

三法司,詹徽和夏长文占据两个席位。

另一个席位是刑部,刑部尚书杨靖表面公正无私,其实是偏向皇太孙的。

三司会审,二对一,优势在我!

......

三日时间转瞬即至。

满朝的目光被三司会审吸引。

刑部大堂,气氛异常。

三法司的堂官都到了,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宋忠。

他们一个个坐在那里,面色肃然。

皇太孙朱允熥也来了,就在堂后。

今日他来听审。

他若不来,保不准这案子会出问题。

司法案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判不出的。

大堂外,聚集着一大帮品佚较低的官员,这里一堆,那里一群。

他们议论的声音虽低,却不时传了出去。

“大理寺卿真厉害,竟能从诏狱把人捞到刑部,还搞出了三司会审!”

“赵勉要乱咬乱攀就麻烦了。”

“那可不……听说户部已经有十几个官员被牵扯进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司会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司会审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