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港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01:41|字数:4592字

第215章 天下第一港

陈祖义自投罗网,大大出乎了马和预料。

这么懂事的海盗,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为了“感恩”陈祖义,马和决定将他带回大明。

为了加强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马和拟在旧港驻军,设立宣慰司,并与旧港华人首领施进卿洽谈了此事。

施进卿表示,愿意接受大明册封为官。

马和又代表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明皇帝,安抚慰问了渤泥国王室。

渤泥国本就是大明的藩属国。

朱元璋曾遣使前往浡泥国(文莱附近)。

陈祖义死后,险些被灭族的渤泥国王室重新站起来了。

在马和的干预下,重新掌握渤泥国大权成为国王的,是一个名叫黄森屏的中国人。

黄森屏曾是大明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二十多年前,黄森屏被朱元璋任命为使者,率领庞大的使团访问东南亚各国,以此宣扬天朝上国的恩德。

然而,当黄森屏一行即将驶抵婆罗洲时,不幸遭遇海啸,使团几乎团灭。

黄森屏死里逃生后,担心回国后会遭到老朱的严惩,所以决定留在婆罗洲,并在当地开拓、建国。

当时国力衰微的渤泥国被苏禄国按在地上摩擦,新任国王马合谟沙是个有眼见的人,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

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称号,相当于“并肩王”。

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

黄森屏跟渤泥国结成联盟后,屡次击败苏禄等敌国,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此后,黄森屏一系世代跟渤泥国王室联姻,对内辅助苏丹,对华人和外国则以国王自称。

陈祖义篡权这一闹,把渤泥国王室杀的差不多了,黄森屏顺势上位。

“正使大人,我想随你们一起回中土!”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想要回去看一下。

当然,主要是想获得大明皇帝的正式册封。

马和笑着点头:“最好不过了。”

二人相视一笑。

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则亲率上百名部下乘坐大明船队,前往大明朝拜进贡。

雄浑的海螺号声响起。

传令兵层层叠叠地喝报:“扬帆,起航!”

去国万里、思乡日久的将士们欢呼声中。

大明船队迎着强劲的西南信风,再次扬起了雪白的风帆,正式返航。

在返航过程中,船队除了在占城有过短暂的沿途停靠补充必需的粮食水源之外,沿着大明海域万里池塘一路北上!

眼看着一年多的漫长旅程终于接近尾声,马和手头的工作却异常繁重。

从审阅航海日志到校勘海图。

从盘点各船剩余物资到统计各项收支。

从核定各岗位官员功过,到撰写奏章上报朝廷。

从不时慰问随船回京的各国使节商贾,到为他们讲解大明风土人情及生活的注意事项……

大大小小的事务如雨点般扑面而来,几乎样样都需要马和亲力亲为。

在返航的这几个月里,马和忙得脚不沾地。

“正使大人!”

途经福建海域,马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正使大人!快看!”

马和迅速地披上外袍束了发,站起身奔到门口,顺着船员的目光看去。

只见海波之外,远方曲折的海岸线,停靠着数不尽的船只。

“这是刺桐港?”马和不由得微微一怔。

刺桐港,也就是泉州港,乃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唐朝时曾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当时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有阿拉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

到了宋朝时期,海贸更加繁荣,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

到了元末,泉州发生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重创了泉州经济,导致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洪武年间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贸易,昔年的世界第一大港彻底没落。

如今,刺桐港熙来攘往,船舶如织,异常繁荣。

“朝廷开海不到两年,刺桐港又奇迹般的活了!”

马和激动的难以表达。

难怪返航时,经常看到商船来往。

这种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奇妙。

得知大明远洋船队返航,泉州市舶司的官员派人发来邀请,请马和登岸修整。

市舶司直属东宫管辖,马和身为东宫皇太孙的亲信,自然不会拒绝。

此时刺桐港正在举行盛大的“祭海”活动。

市舶司提举将马和迎上台,说道:“我等泉州市舶司官吏,为了响应皇太孙殿下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和祭海,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航行。”

“那这些棺材板是何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港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