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华夷国际秩序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01:44|字数:4622字

第218章 华夷国际秩序

“宣三佛齐首领梁道明!”

“宣渤泥国王黄森屏!”

“......”

洪武皇帝朱元璋兴致盎然地在奉天殿召见了随船而来的各国使臣,赐他们膳食。

尤其是三佛齐的梁道明和渤泥国的黄森屏。

二人本是大明人,跑去海外私自立国。

黄森屏原是朱元璋派到海外的使者,结果翻船在渤泥国扎根。

见了洪武皇帝,黄森屏第一个跳出来请罪。

他已垂垂老矣,朱元璋见他那憔悴的模样,又不远万里回朝谢罪,不忍责罚,于是册封了黄森屏为渤泥国新国王。

而黄森屏再三谢罪,并表示愿意将渤泥国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

那是他当年翻船的地方,附近住着大量华人,也是黄森屏的本部人马所在之地。

浡泥国共辖十四州,国都居民达万人,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龙脑香。

在各国使者的关注下,朱元璋只是笑了笑,并未接受远在南洋的飞地。

一众使者纷纷松了口气。

大明似乎真的无意他们的国土......

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刚宣布了任命渤泥国新国王,但对三佛齐的首领梁道明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态度。

老朱并未任命接受招安的梁道明为新三佛齐国王,只是赏赐了众多财物,让其归乡安养。

连一官半职都没有。

原因是梁道明原本只是个流亡海外的商人,并无官身。

朱元璋一向不喜欢商人,更不希望商人获取权力。

担心老朱一时想不通册封其他人统治旧港,朱允熥忙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旧港之地混乱,当设立宣慰司常驻,稳定当地局势。”

旧港扼守马六甲海峡,位置太重要了!

朱元璋微微蹙眉:“你管那么远的事作甚?”

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有自己的目的,光凭孙子安利就作出决定,基本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之所以支持下西洋,赚钱只是小目的。

主要是想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

以中国为“华”、周边国家为“夷”的世界观,及内含的礼的秩序,构成了宗藩关系的基础。

在晚清以前的中国历朝历代,华夷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

在这一体系内,由于中国长期在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

且国力昌盛,兵强马壮,非周边小国可比。

因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朝贡体系。

华夷之辨具有族裔色彩,蒙元实际上是“夷狄入中国主天下”(明太祖《伐蒙檄文》提及)。

所以元朝统治中国,让华夷秩序崩塌。

朱元璋想要重建以大明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恢复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华朝贡体系。

周边国家要向大明“称藩纳贡”,受大明的册封,并由大明赐与印玺。

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大明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

并且,作为宗主国的大明统治者,朱元璋想要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海外诸国。

他原则上并不想要干涉藩属国的内政。

这种政治秩序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总体上是非侵略性的。

不存在控制、压迫、剥削与掠夺。

所以朱元璋不愿意在海外驻军。

包括历朝所有皇帝,以及后来的满清,都是这种态度。

而受到后世殖民思想影响的朱允熥,想要更进一步。

希望在大明本土外,建立外围军政文化经济屏障、窗口、中转站、补给站。

朱允熥说道:“陛下,旧港混乱,常有大寇坐镇,荼毒华人,劫掠诸国使臣船队,我大明当保证海外诸国朝贡安全。”

说着,朱允熥又提到了陈祖义。

陈祖义老朱是知道,当年还悬赏了五十万两银子捉拿此贼。

听说郑和这次将这海贼捉住了,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缓和不少。

他不愿当众给皇储难堪,于是道:“既设立宣慰司,那得有宣慰使,你有何人选推荐?”

“海外华商施进卿曾协助我大明平定陈祖义,臣建议嘉奖其忠义之举,赐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

朱元璋的眸光中闪烁着精明:“嗯,可以。”

大明设立旧港宣慰司,并未引起使臣们的不满。

他们常年受到陈祖义海盗集团的压榨抢掠。

如今大明在旧港驻军,也算是一种保护。

朱允熥担心有人不服,下令将陈祖义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纵横南洋十余年的海盗王,就这么被一刀宰了,各国使臣无不震惊。

这次创造历史的远航,带来了一大堆西洋各国的使者,这些使者见证了大明的强盛,十分景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一十七章 华夷国际秩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一十七章 华夷国际秩序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