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祖孙之间的分歧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01:47|字数:4922字

第222章 祖孙之间的分歧

“奴婢司礼监掌印韩赞,进宫侍驾!”

朱元璋充耳不闻,约莫过了半刻钟,才出声唤道:“进来。”

老太监眉毛银白,颌下无须,迈着小步上前,微微拱着肩,手中捧着一沓奏疏。

韩赞将奏疏放在龙案上:“皇爷,这些都是皇太孙殿下处理好的,些许小事皇太孙已批红,国政大事需要您龙目御览亲自批红。”

说完,来到朱元璋身后,微阖眼帘,浓密的霜眉顺着眼角耷拉下来,一动不动,仿佛入定的老僧。

洪武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个搬运奏章的工具人,最大的作用就是看着玉玺。

随意翻看几道奏疏,朱元璋脸已经完全沉了下去。

这些奏疏上均沾着一个小票墨书,上面写着批阅建议写。

再看上面的名字,署名解缙......

要知道,批阅奏疏是皇帝的工作,也是皇帝才有的特权。

储君代为批红处理也就算了,詹事府的官员也敢在奏疏上动笔?

“让皇太孙过来!”

朱元璋盯着奏疏上的小票墨书,眼神如刀子一般。

先前他听朱允熥说过,可以挑选几个臣子提意见,加快批阅奏疏的效率。

当时自己还不以为意,现在看来,这事不小啊!

合着奏疏都批阅好了,还当个鬼的皇帝?

“爷爷,这就是孙儿先前跟你说过的票拟。”

朱允熥显得很淡定。

但他还是低估了老朱的脾气。

“什么票拟!”

朱元璋喝道:“朕废除了丞相制度,你又给朕弄了几个丞相!”

他准许东宫设内阁辅臣,只是充当侍从顾问,帮皇太孙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不能决策!

“朕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就是为了集中皇权,你倒好,又把皇权给分出去了!”

内阁对国事指手画脚,已然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这时,殿外忽然刮起大风。

尖厉的呼啸声,从四面八方刮进了殿门。

乾清宫的殿门被风刮得哐当乱响,一阵冷风灌入大殿。

感受到寒意,朱允熥低声喝道:“将殿门关上!”

两个小黄门急忙跑顶着风从里向外费劲去关殿门。

“不要关!”朱元璋发话了。

小黄门望向了皇帝,似乎不明白为何不关。

见他们迟疑,朱元璋喝道:“朕说了,不要关!”

两个小黄门缓缓松手,被被狂风吹得趔趄后退。

朱允熥跑到了朱元璋身前数尺开外,替他挡着风。

“不要挡着朕!”朱元璋已经到了殿门前,脸色冷峻。

朱允熥这才意识到,老朱是真火了。

他迎着目光看去,朱元璋的目光隐隐透着犀利。

这种目光不再是像往昔那般带着慈爱,而是一双冷酷的帝王之眼!

刹那间,朱允熥浑身紧张得就像拉满了弓的弦一样。

须臾,朱元璋说话了:“以后东宫不再批红,凡奏疏皆由朕亲阅!”

朱允熥俯身领旨:“臣遵旨。”

说来也怪,说了这句话,那风渐渐小了,天却慢慢暗了下来,似乎要下雨。

......

九月二十七日早朝。

朱元璋在奉天门再次敕谕文武群臣,由翰林院修撰张信宣读诏令: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为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此诏令一出,标志着大明王朝自此再无丞相制度!

接下来,又是一道严厉的诏令。

这道似乎是针对锦衣卫,严禁使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

“朕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系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

然此系权时处置,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用长法。以后嗣君,统理天下,只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

盖嗣君宫生内长,人情善恶,未能周知,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在朝会上值勤护卫的锦衣卫千户纪纲,面色一抽,暗叹少了许多乐趣。

更多的大臣余光看向皇太孙。

大家都知道皇太孙喜欢用一些擅长酷刑的锦衣卫。

皇帝陛下此举,加上先前几道诏令,妥妥的是在针对皇太孙。

散朝后,众官议论纷纷。

“陛下近日这些诏令,说是要写入《皇明祖训》中。”

“是啊,润笔的正是翰林院黄子澄、方孝孺他们,还有那个状元张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一章 祖孙之间的分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一章 祖孙之间的分歧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