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知音,知心,山高水长

作品:少姝的山水|作者:凡峥|分类:青春|更新:2023-06-23 17:07:55|字数:5390字

“贤侄正解,心与之声,明为二物,而人之哀乐,当以心发其情感,各本怀有,遇声而有所触动。说什么‘声使我哀,音使我乐’,简直不通!情感若能强加于人,岂非滑天下之大稽?”嵇康的手优雅抚过身畔琴弦,滑出了一串动听声响,“ 便是在同赏一支琴曲时,人与人之间的领会也各有千秋;或同一人,此时此地换作了彼时彼地,一曲听来,感触亦生差别。”

这是在为子猷释其先前之惑:数年前听过“广陵散”,今日听来似有更动的缘故,关窍并不在乐曲,而在听者的心情上。

子猷甚为诚服:“发声以宣己意,哀者既不能使其乐,犹乐者不能使其哀,自以为是听过音声而涌现的哀乐,盖因先有凝内不畅之情,偶值闻听契机,得以流露而已。”

“贤侄正解,见有人凭音声一舒心中悲欢,便说音乐是自有哀乐的,其荒谬,有如借酒宣泄过块垒,便说酒中含喜含怒是一样的了。对么,少姝姑娘?”嵇康说到这里,冲她灿然而笑。

少姝欢快地点着头,实在不能更赞同:“一棵树上,长不出全然相同的两片叶子,世间,也没有全然相同的两个人。琴者急缓、轻重、高低的抒发,是充满鲜活之力的,故每人每次每支琴曲,均为独一无二。”

“心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少婵望向嵇康膝旁那张琴的眼神,宛如打量老友,“幸而,琴声可做媒介,将人们心中相似的体悟连接起来。”

这番话,让少妍想到思霓身上去了:“唔,我就觉得,听再多人吹奏笙簧之曲‘候人兮猗’,也唯有三叔母演绎出来的,才最动人。”

对此大家俱无异议。

“若非知心,何以知音。”子猷眉间若蹙,“鼓琴弄弦者,心中哀乐融会入指尖,此时,若恰有心意相通者,闻声领会,便成就了知音。彼此心心相印,是能够动天地感鬼神的。”

“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嵇康说得兴起,整衣盘腿而坐,再度将琴置于膝上,“康一时技痒,愿为诸位知音献上伯牙大夫的‘高山流水’,以纪此日狐岐山鸑鷟泉之会。”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即今湖北荆州 )。

在坐无不欣悦拍掌,齐声叫好,接着,在子猷眼神默示下,全都乖觉地敛气静声,屏息忍咽以待。

若是直截了当地请邀先生再抚一曲《广陵散》,恐嫌冒昧,纵使先生应允下来,在弹奏时,能有多少情感心绪投入到琴弦之中,也是很不好估量的。

眼下,实乃先生兴之所起,情之所至,简直天随人愿,多么难得的际遇啊,大家脸上悦动的庆幸与憧憬之意,那真是藏都藏不住了。

此际,日影稍有偏斜,光照仿佛已没力气透过大树的浓荫。

嵇康垂首,不辨其神情。

清风徐徐,精灵般的翡花翠叶,从树上飘落,恋恋地绕在琴者身畔,恣意轻舞,美得不像真的世界。

起伏,琤琤琮琮的乐声在谷中飘渺升腾,他或拨或捻,或提或按,起伏间挥洒自如,断续停匀的旋律散逸出慷慨不羁的独有气韵,令闻者耸然动容。

随着嵇康的手指意犹未尽地离弦,那绝美的音色仿佛是含着香气的鲜柔花瓣,凋落在东流西荡的风中,渐行渐远了。

曲终,本该人散,但所有人全如瓷像石雕般——除了眸波在奇异地闪耀流转外——个个纹丝未动。

“斯人斯境,神为之夺。”子猷首当其冲,一脸恍惚地呢喃出声。

能弹到此等境界,已非人力所能为,少婵这样想着,似是颤栗不已,拼尽力气方言道:“多谢先生,我等何其幸哉!”

太过美好而易逝的事物,给人猝不及防的巨大冲击,子献不觉悲从中来,红了眼眶,这种感受深深地攫住了他的心,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少妍眼中噙着泪花,俨然说不出话来。

子默鼻头翕动,少姝看得清楚,她伸出手,暖心地在幼弟背上轻拍安抚,他索性哽咽着寻到姐姐膝上来,伏低不起。

“咳,堂堂须眉,竟比我等裙钗还要善感多愁!”少嫆忙递上一方绢帕,“快别如此了,让先生见笑。”

“萍聚无奈短促,”嵇康边说边立起身来,“但以康所见,列位贤侄性情虽异,却都亲厚友爱,殊为难得。”

“我等兄妹愚鲁粗钝,承先生谬赞,实不敢当。”

大家收拾好心绪,纷纷恭身而立。

嵇康的视线从他们兄妹面上一一掠过,似有触动,轻声喟叹,仿佛言若有憾:“一晃眼,在下游历河东多时,也该回去了,再迟些,恐又得挨家兄数落埋怨。”

所有人会心一笑,看来先生也是手足情长之人。

“先生承诺给家人的归期,怕是已逾多日喽?”少姝眼角弯弯,泛出几分了然的光彩。

“伶俐明敏的姑娘,又让你猜对了!”嵇康开怀,声线又转而轻柔下去,“山水如此秀丽,我总想着,再多看一些,免得错过了,机会难再空怅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姝的山水》,方便以后阅读少姝的山水第60章 知音,知心,山高水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姝的山水第60章 知音,知心,山高水长并对少姝的山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