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嫂的“小舅舅”

作品:少姝的山水|作者:凡峥|分类:青春|更新:2023-12-18 22:19:53|字数:6078字

“好,好,只要我的少姝回来,妈妈是永远在这里等你的。”思霓通达的微笑着,她也不再说什么,拢住滚到怀里的女儿,一下下,坚定而温柔地拍打着她的薄背,就像在她更小的时候所做的一样。

但等少姝真正领悟或一次次加深对妈妈这番话的体味,那也是在多年之后的事了。

这日亭午刚过,少姝从陶复庐返回,刚与尹毅分手,折下水沟来,她便留意到院门口树下停着两辆装饰考究的马车,还有数名衣着华丽的仆从,手肘相抵,中规夫矩地伫立等候,甚至还有若干沉着健壮的佩刀侍卫——一望即知并非普通等闲家门的排场,她脚下的步伐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厅堂传来一把银铃似的笑声,少姝精神一振,不是少婵还能是谁?

“妈妈,我回来了。”话音刚落,她已被满面春风的少婵上前拽住。

“少姝快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等你许久了!”

“远道……有多远?”隐下心头汩汩冒出的思疑,少姝旋即敛声屏气,毕恭毕敬地随在大姐姐身侧,向堂上的贵客逐一躬身施礼。

少婵介绍的第一位是头戴小冠,宽衣大袖的世家公子,姓钟名会,字士季,是钟繇太傅的幼子,称此人是大嫂的“小舅舅”。

(小冠:魏晋时期男子冠帽的一种,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钟会:字士季,魏晋之际的谋臣、将领,文学家、玄学家、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幼弟,母亲是钟繇之妾张昌蒲。钟会精通玄学,撰写了三卷本《易无互体》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也是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最遭人诟病的便是在嵇康之死中充当了一把小人角色。)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曹魏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后与东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众所周知,王文娟母亲的娘家,乃颍川士族钟氏,少姝顿生亲切,却不仅仅是由于这拐着弯儿的姻亲之故。想汉末纷乱之际,颖川的陈氏,荀氏与钟氏等“在野”名士,在党人遭到弹压的艰难时期,仍然深谋远虑,互为奥援,后来更是贡献才智,辅佐武帝,成为力挽狂澜、平定天下的士族中坚,着实引人敬服。

(汉末动乱: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慑于黄巾之乱,担心党人与黄巾联手,于是解除了“党锢”禁令,改弦更张,将此前被弹压的党人及在野名士征召起用,所以说,后来新时代的贵族,并不是东汉时代的贵族,反而是在被 弹压的清流名士中诞生的,而企图扼杀他们的外戚宦官之流,早已随着东汉朝廷走向了灭亡,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在郭林宗等品鉴大家们倾注毕生热情所“认证”推举的名士群体之中,悄然孕育出了扛起下一个时代的力量。)

(陈氏:指陈寔一族,这里更多的是指陈群,他是陈寔之孙,陈纪之子,字长文,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荀氏:指荀彧和荀攸,这叔侄两人都是曹操帐下名士。荀彧字文若,他的才智《三国演义》里有所呈现,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故人敬称“荀令君”,遗憾地是最终因为其名士的正直情操,坚决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了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荀攸字公达,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据说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着有《魏官仪》,今已佚。)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据《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浑妻锺氏》记载:“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可见此等名门闺秀,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加才女,为写作需要,改为她与钟会是一代人,其女王文娟,在文中称钟会为小舅舅,大舅舅是钟毓。)

她从前也曾听兄弟姐妹们提及,大嫂外祖太傅钟繇的书法冠绝古今,名重当时,宗曹熹、蔡邕、刘德升等,自成一家,精于隶、楷、行、草诸体,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世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与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胡肥”之“胡”是指胡昭:字孔明,颍川人。汉末三国时期书法家、隐士、高人。早年冀州刺史袁绍曾请他出来做官,辞而不就。魏武帝曹操遣使征用他,也辞谢不愿为官。后隐居陆浑【今嵩县东北】山中,边读书,边种田,乡人对他很是敬重。嘉平二年齐王曹芳特意下诏征用,适逢他因病去世,终年89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姝的山水》,方便以后阅读少姝的山水第12章 大嫂的“小舅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姝的山水第12章 大嫂的“小舅舅”并对少姝的山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