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事在即

作品:汉家功业|作者:暮色长亭|分类:历史|更新:2024-02-14 23:20:59|字数:8312字

卢毓一惊,道:“什么事情?”

小吏摇头,越发低声道:“宫里好像在查什么事情,有大长秋的人来盘问了几句,似乎与最近进出宫的人有关。”

卢毓想了想,道:“与我们无关的话就不要多嘴舌。”

“是。”小吏连忙应道。

卢毓进了值房,扫了一眼,道:“有什么新奏本吗?”

小吏站在他边上,指着桌上的几摞奏本,道:“令史,这些是吏曹的,这些工曹的,这些是鸿胪寺的,这一些是太常寺的,这些,是兖州、青州……”

卢毓伸手拿起几本,看了看署名,有些困惑的道:“一曹一寺有这么多?”

小吏表情纠结了一下,道:“是。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应当在各曹、寺解决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上书了。”

卢毓稍稍一想就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在‘建安五年施政纲要’中,明确罗列了‘吏治’的要求,这是争着抢着表现了。

卢毓摇了摇头,道:“先送去给尚书台,让尚书台细分后再给陛下。”

小吏应着,而后俯身低声道:“谏言立后的奏本还在增加,尚书台那边刻意压了不少,没有直接送过来。”

“我们不要掺和。”

卢毓拿起笔,道:“待会儿你去一趟工曹,将他们治河修路的计划表拿过来,陛下是今天要的。”

“是,小人这就去。”小吏应着。

卢毓拿起笔,开始做他的事情。

去了一趟蔡公府,想必蔡邕以及孔融便会分寸,不会胡来,强行打乱宫里的计划。

这会儿,尚书台同样忙碌不停,一道道政令变成了公文,分发向大汉十三州。

即便那些名义上属于大汉,实则自立的州,尚书台也没有忽略。

钟繇从他值房里出来,与迎面的荀攸打了招呼,进了荀彧的丞相值房。

“丞相,各曹、寺需要的钱粮数目统计好了。”钟繇递过一道文书给荀彧,道:“各州的在这一两天应该会统计好,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得多。”

荀彧拿过来,扫过总计的‘一百七十万万’,直接放下,道:“各州要的只会更多,暂且不用管。豫州刘繇的奏本到了吗?”

钟繇刚要说话,荀攸带着两道奏本进来,道:“还要再等,不过我接到了他一封私信,说是其他可以等,赈灾的钱粮必须到,否则必会生乱。刘备也上书,所筹钱粮不足五万大军所需,请求朝廷拨付钱粮。”

钟繇沉吟着,道:“徐州那边也不能大意,张辽虽然没有上书,但宫里给禁军大营又拨了五万缗,大部分应该是给徐州的,张辽是在陛下跟前待了几年的人。”

荀攸头疼不已,道:“我与钱庄的刘巴谈过了,年中的时候,还能挤出十万万给我们,再多,就得请示宫里了。”

“就十万万,”

荀彧不想一而再的向宫里要钱,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朝廷应有的举措,会显得尚书台无能。

他想了又想,道:“再举债吧,这次手笔大一点,利息给的高一点。”

钟繇不喜欢这种借债过日子的方式,道:“未来几年,朝廷用度会大幅度增加,税收反而会减少,或许五年都未必有还钱的机会。”

荀攸道:“还有一个办法,朝廷官员的俸禄,一些富裕的地方加一些税,总体控制的,影响不会太大。”

荀彧果断摇头,道:“不妥。这种时候,决不能加税,削减官吏的俸禄同样不妥。借吧,尚书台兜底,时限尽可能的长一点。”

钟繇默默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汉朝在先帝之前,弊政丛丛,国库早就崩溃了。

当今继位以来,勠力废除弊政,以求中兴大汉,但问题太多,病苛太重,税赋无法短时间内恢复。

好在,大汉朝的士族大户很多,也非常有钱,凭借着朝廷以及朝臣们的威望,加上朝廷作保,总能借到一些,不至于沦落到加税那条绝路。

荀攸神情渐渐冷漠,道:“这一次,不能只在洛阳以及周边去借,北方八州,我看一个不能少!”

钟繇看着他,顿时会意他的意思,斟酌着道:“用这种方式甄别,倒也未尝不可,但他们如果真的借了,朝廷很多事情,反而不好做了。”

荀攸嗤笑一声,道:“朝廷借的,跟地方官员有些什么关系?”

钟繇一怔,这个说法,有点流氓了。

荀彧稍加思索,道:“好。由户曹来办。而且要快,不能片刻耽误。”

钟繇点头,道:“对了,我观三羌那边归附的意思更加坚定,尤其是马腾,不止派了其子马超入朝,还带了重礼。”

“刘表那边,虽有蛇鼠两端之嫌,暂且应无碍,可以用些手段。”荀攸接话道。

荀彧道:“还是以陛下之意为要,恩威并重,不能示弱。”

钟繇应了声,道:“确实当如此,朝廷决不能示弱半点,否则群狼必然蜂拥而至,朝廷四面受敌。”

“还有一个,就是太常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家功业》,方便以后阅读汉家功业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事在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家功业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事在即并对汉家功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