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作品:盛唐不遗憾|作者:朕御山河|分类:历史|更新:2019-07-13 21:59:32|字数:8132字

李安本不想打扰这里的村民,可既然人家老伯是真心邀请的,那不去的话就不太合适了,而且,李安也很想喝一口烧开的当地凉水井里的甘甜井水。

“既然老伯真心邀请,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你们几个就在这里等着吧!”

李安与老郭各带领一名护卫跟随老伯而去,其余的八名护卫则留在水井附近等候,这主要是因为太多人一起去的话,会显得乱哄哄的,尤其还有十几匹马,会过多的干扰村子里的村民,阵势太大了。

“老伯,您家里有几口人啊!”

李安开口问道。

老伯笑着回答:“不多,就八个人而已。”

“哎呦!八个人还不多啊!不少了。”

老郭感叹道。

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家里人肯定会很多的,可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家里一般不会有太多人才对,能有八口人,着实已经是不少了。

“让我猜猜,一定是第二子,二孙,加上两个儿媳,算上老两口正好八个人。”

李安开口猜测道。

一般很多普通家庭都是这样的结构,两个儿子,各自娶妻生子,加上老人正好是八个人,非常的完美。

“远客说的不错,正是如此,这个是大孙子,家里还有一个还没学会走路呢?”

老伯说起自己孙子的时候,眼神里全都是慈祥的表情。

很快,李安与老郭就到了这位老伯的家里,不过,家里就一个老婆婆在忙碌着,屋子里似乎还有孩童的声音。

“老婆子,这是两位原来的客人,快些弄点热水来,还有大碗,客人想尝尝我们这里的甘甜井水。”

老伯开口说道。

老太太很快就把烧开的水端了上来,放到了李安和老伯的身前,笑着邀请。

“好喝,比凉的时候还要甘甜啊!哈哈!”

李安喝了一口,非常满意的称赞道。

老郭也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连两位护卫也在老婆婆的热情邀请下喝了点水,并称赞好喝。

“老婆子,大宝他们呢?”

老者问道。

“都下地干活了,天黑才能回来呢?”

老太太回答道。

李安随便看了一下,这个家庭的生活还算不错,屋子的前后都有不少粮食,院子里还有晾晒的红薯干,这足以说明,红薯已经非常普及了,在短短的数年时间之内,就普及到了如此偏远的地区。

“这个是红薯吧!还不少呢?”

李安走到红薯干的旁边,看着这些红薯干薄片,笑着说道。

“是的,这些都是去年秋天收的,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呢?也多亏了有这东西,要不然,我们都要饿肚子的。”

老伯激动的说道。

“这里以前都填不饱肚子?”

李安开口问道。

“不怕远客笑话,我们这里的水田不多,旱田倒是不少,庄稼的收成很低,以前经常吃不饱饭,现在有了红薯就不同了,这个东西种在旱田就可以了,而且,收成比水田还要高许多,不用追肥都是以前旱田收成的好几倍,这可是帮了我们庄稼人的大忙了,这个小小的红薯,养活了太多的人,要是没有这些红薯,我们这里的很多人怕是都要挨饿啊!”

老伯激动的说道。

按照大唐这个时代的技术,一亩旱小麦,在追肥的情况下,能产二三百斤就非常的不错了,若是不追肥的话,一亩地能产二百斤就算比较多了。

但种上红薯就完全不同了,红薯的亩产超过一千斤都不是什么难事,就算没有任何的肥料,一亩地产一千斤以上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若是追肥的话,一亩地轻轻松松就有两三千斤,是之前种植小麦收成的十倍,而后世最牛逼的红薯亩产,甚至能达到一万斤之多,多的也有好几万斤的,简直就是神话。

总之,不论如何,红薯的产量是非常高的,是小麦等大唐本土庄稼所不能比拟的,差距足有十倍之多。

老百姓拥有相同的土地,粮食产量增加十倍,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意味着可以多养活十倍的人,而人口的增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十倍之多的,所以,粮食会一直有富余的,也就是每家每户都有余粮,老百姓的日子会变得很好过。

当然,亩产千斤红薯,指的是湿红薯,当红薯晒干之后,重量会有所降低的,但最多也就是降低一半左右罢了,产量还是远远超过小麦这些作物的。

“说的是啊!红薯是个好东西,不但好吃,而且,产量也够高,老百姓就靠着红薯过日子了,红薯救活了不少人呢?”

李安也感叹了起来。

在华夏的明清时期,人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清时期的人口,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增加了三倍多,从一亿人口增加到了三亿多人口。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末年,从西方传来了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的植物,这些高产植物的传入,是导致一百年增加三倍人口的最关键因素,若是没有这些高产植物,人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如此庞大的数量的,高产庄稼是人口增加的最大功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盛唐不遗憾》,方便以后阅读盛唐不遗憾第一千二百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盛唐不遗憾第一千二百章并对盛唐不遗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