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但求解惑

作品:大汉昭烈帝|作者:沉舟烂柯|分类:历史|更新:2018-12-26 15:48:35|字数:4566字

可是转念一想,刘备又有些恼火了。

这小子不好好读书,居然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虽说小小年纪就能借鸡生蛋发一笔横财,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可是诸葛亮,这样做不是舍本逐末吗?

“其实小徒这样做并不是贪图钱财,而是为了解『惑』。”诸葛亮何等机灵,看见刘备面『色』不愉,马上开口解释起来。

“哦?解什么『惑』,说来听听,若是说不好,可是要挨板子的。”刘备冷笑起来。

原来诸葛亮一直对这些年来名士蔚然成风的现状颇为不解,在他看来,所谓名士,绝大多数都是些会做几篇文章、会说些沽名钓誉的大话,便能招摇撞骗的江湖小人。

但为什么连自己这个十三岁的少年都看清了,天下人还是对那些名士趋之若鹜,甚至将他们的胡言『乱』语都奉为圭臬呢?

当日在木器厂看到堆积如山的废旧木料,诸葛亮突然想到,或许从这些东西里面,自己能够找到一丝明悟。

“士人和木料很像,品质最好、体型最好的,都成为了建筑房屋、制造船舶车辆的栋梁之才,剩下的就是这些废弃的边角料了,受尺寸所限,它们已经无法制作为人们日常所需的器物,最好的结局就是放在家里垫箱子,如果再不行,就只能一把火烧了。”

“但是,只要略加裁剪修饰,再写上吉利的字样,就成了桃符,可以挂在门上辟邪,人人经过之时都要高看两眼;如果再有书院学子这块招牌,就能卖到原本价格的十倍、二十倍;子干先生和康成先生亲自制成的桃符甚至有人出了一金一对的价钱。”

“这像不像那些绞尽脑汁投入名人门下,本质没什么变化,声誉却一日千里,从此扶摇直上的所谓名士?”

诸葛亮在那里侃侃而谈,刘备却是听得一头冷汗,心想着自己平日里把他当成小大人一样,用辛辣犀利的语言给他讲述各种理论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会不会有些超前了?

瞧瞧这脑子里面装的都是什么,这些东西是十几岁小孩应该想的吗?

“咳咳,其实这样说也不对,桃符本身是废弃的木料不假,但经过工匠们的劳作将其切割成型、打磨精致;又经过学子们书写、雕刻这些过程,已经具备了价值,这个价值高低暂且不论,但是——”刘备本想教育诸葛亮,让他不要琢磨过于现实、过于揭『露』社会黑暗面的问题,但话一出口,不知不觉就又变成了吐槽,“把那些于国于民百无一用的‘名士’与之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糟蹋这么多人付出心智劳力才制作出来的桃符。”

诸葛亮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合着在自己先生眼中,那些活生生的人还不如六钱一枚的桃木片呢。

刘备面『色』有些尴尬,但是转念一想,对于天才来说,也没必要纠结他的年龄,只要自己把握住大方向就好。

至于诸葛亮想研究什么学问,琢磨什么问题,由他去吧。

“你能看到这些问题,并且付诸实际来研究,很好。”刘备打定主意之后,心情不是那么郁闷了,脸上也『露』出了和煦的笑容,可是紧接着就是话锋一转,“但是,研究问题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股风气能大行其道,是什么人在其中推波助澜,有什么办法能够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诸葛亮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再次『露』出凝重的表情,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浮在表面上被人看到的那些东西,在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的水面以下,还有更为庞大的部分。

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或许就要触及到大汉王朝的根基了。

但刘备似乎并不想到此为止,他继续说道:“你还要回头想想,为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就能空口白牙,谈下六十万钱的生意并且赊账成功;为什么书院里的师兄们会预先认购木片,服服帖帖地任你驱驰;为什么打着幽州书院的旗号,就能在蓟城的生意圈畅行无阻;为什么学子们制作出来的超等桃符二百钱一对,先生们制作出来的,就能卖到万钱?”

听了这么多的为什么,诸葛亮骤然一惊,从无往而不利的飘飘然中清醒了过来。

这段时间以来,诸葛亮一直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过人才智,但刘备这些看似是提问实则是指点的问题一抛出来,他就有些明白了。

事情并不简单。

“闲下来的时候自己想想,后面的问题想明白了,前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刘备站起身来,背着双手向外走去,“事情结束之后作一篇文章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写下来。”

相对于预想中的几百万钱收益而言,诸葛亮从这次活动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人生经验,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结束了与诸葛亮的一番长谈,刘备再次走在书院之中,心情就变得轻松了许多,时不时地跟学子们开起了玩笑,最后还兴致勃勃地亲自上阵,在两枚桃木片上挥毫写下“神荼”、“郁垒”四个大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汉昭烈帝》,方便以后阅读大汉昭烈帝第七十六章 但求解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汉昭烈帝第七十六章 但求解惑并对大汉昭烈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