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传道授业

作品:大汉昭烈帝|作者:沉舟烂柯|分类:历史|更新:2019-04-04 04:31:08|字数:4280字

郭嘉口中的两个天纵奇才,说的正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二人自从遇到一起之后,对对方的才智都颇为心惊,于是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短短一两年时间,就已经把能搜罗到的典籍读了个遍,开始研究各种新式学问了,不管是数学、农学或是刘备新创立的机械学、武器学等等,都根本难不住这两个年轻天才。

就连远在幽州的郑玄老先生都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的笔友,多次给刘备写信称赞,说他们两个在数学方面的探索,已经超越了幽州书院的研究范畴,希望刘备不要吝惜,让这两个年轻人去幽州书院待上几年,搞不好真能弄出个开宗立派的大家出来。

对于这超出预料的发展,刘备既是高兴又是失落,在他心中,诸葛亮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治国天才,未来的大汉丞相,在自己老去、死后让天下继续平稳前进的不二人选,司马懿的才智和能力稍稍逊色一些,但也远远超过其他同龄人,足以承担差不多的职位和重担。

让这两个人当科学家,好像有些浪费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也有些想开了,他不过是个普通人,能力就这么大,寿命就这么长,说得直白一点,小到个人发展,大到国家气运,不是他的主观意愿可以决定的。

随别人去吧。

这才有了刘备主动提出让二人返乡探亲一段时间,然后又给他们发了盘缠、开了路引,让他们出去游历见世面的事。

据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是结伴同行,离开邺城之后就向东而去,准备去韩州看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年轻人见识见识这个天下真正的模样,帮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融会贯通,有着莫大的好处。”刘备解释起自己的举动。

“多走走是有好处,我当年也是从颍川到了河北,再从河北到了幽州,一路边走边看,才下定决心铲除世家豪强的。”郭嘉点头笑道:“使君对这两个年轻人分外器重啊,真是当成传承衣钵的人来培养的。”

“那可不,管子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培养一个足以承担天下重任的人才,没有几十年的栽培是不可能的。”刘备扳着手指头给郭嘉算了起来,“奉孝你想想,我今年已经三十有六了,子元和云长这些人比我小也小不了几岁,算是同一代人;你和国让这些人二十六七岁,比我年轻十岁,孔明和仲达又比你年轻十岁左右。”

郭嘉静静地听着,不发一语。

“一个国家想要长盛不衰,人才培养就绝不能松懈,尤其是可以跻身到最高的决策层、掌控这个国家命脉的人才,需要一代一代没有断档。我早就想好了,再过两三年,你也去收几个看得过眼的孩童当弟子,把本事传下去。”刘备继续说道。

“要教弟子?我怕是不行,懒。”郭嘉连娶妻生子都懒得去做,对这种麻烦事更是深恶痛疾,连忙摇头摆手,拼命推辞起来。

刘备一拍桌子,瞪着眼睛批判起郭嘉的享乐主义思想,“人生苦短,如同白驹过隙,等你死的时候总得在这世上留下些东西啊。像你这样不成家、不写书、不收弟子的,过个几十几百年,后人说起郭奉孝的时候就只能从史官笔下那几行字里了解:颍川人,跟随先帝平定天下。然后就没了,最多再给你加几件轶事,像什么放荡形骸好喝酒之类的,你不觉得可惜?”

“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点没意思。”郭嘉本就是个张扬的性子,被刘备这么一说,顿时皱起了眉头,觉得自己要是给后人留下个普普通通、甚至有点像跟屁虫一样的形象,确实是一件挺丢脸的事情。

“你对天下的认识,你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后人无从得知,也就是说,你的贡献就仅限于人生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可是,如果你着书立作,传道授业,把自己的学问、思想和感悟流传下去,让后人可以从你的思想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不是就很厉害,称得上是百世之师?”刘备一面观察着郭嘉的面部表情,一面劝导着说道。

他一向是鼓励身边人多写书的,而且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关羽就要每天写日记,记录下当天的一些经历或是感悟,每逢行军作战,也要把自己的战略战术记录下来,结合敌方的举动,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几年下来,光是行军笔记就写了厚厚几大本,日后整理成册就是一本现成的兵书。

张焕这个在海外殖民地当总督的,也在归纳总结如何开拓一片陌生的土地,如何维持与本土的往来,维系民众对故土的归属感,假以时日,这些文字也肯定会成为每一个大汉王朝高层官员需要学习的内部参考资料。

除了官员和将领之外,刘备还大力鼓励各行业的优秀人才读书写作,张同这样的农家天才、赤辉这样的墨家天才,甚至是从事木工、冶炼、开矿、畜牧、造船等行业的没文化的工匠,也被鼓励着跟书院学子合作,以他们口述,学子记录的方式出书。

东土人杰地灵,华夏民族从不缺少智慧和经验,但受限于书写材料和文字的普及,这些智慧和经验往往被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发展着,能够化为文字的少之又少,而这少之又少的文字记录,也往往随着战乱等原因遗失,使得后来人只能重新摸索,造成极大的浪费,使得整个民族的前进步伐停滞不前。

刘备正在做的,就是打破思想上的桎梏,让那些被儒家思想所鄙视、压制的行业也拥有自己的声音,让那些从事“贱业”的人们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方,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用文字的形势,准确而稳定地传播下去。

这样,这个民族才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规则,把技术、经验一步步转化为科学,永远傲立于世界之巅。

“照使君这样说,着书立作,传道授业,还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郭嘉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眼珠子转来转去,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那我就试试,先从秦汉律法写起,教徒弟的事情后面再说。”

喜欢大汉昭烈帝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大汉昭烈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汉昭烈帝》,方便以后阅读大汉昭烈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传道授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汉昭烈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传道授业并对大汉昭烈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