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咱们是校友。

作品:他是一个潜力股|作者:周兵|分类:都市|更新:2023-11-01 12:40:05|字数:4404字

胡杰心里清楚,在这次表彰人员中,海涛是一个外来打工者。他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必须强调个人报告要有重点要有特色。

但是,对海涛来说,要完成这样高质量的报告是比较困难的。

海涛拿着文件袋站在办公室,迟迟没有想走的意思。

总是想再得到一些指点。

突然一位中年男子进了办公室。

“科长,你有什么事吗?”

“小胡,你在忙什么?”

“科长,这是受到表彰的杨海涛。他来取材料,我给他说一下,写发言材料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

胡杰说完之后,随后又把海涛给科长做了介绍。

“海涛,这是我们科的黄科长。”

“黄科长,你好。”

“你就是杨海涛?”

“是的,科长,我是杨海涛。”

“海涛,你在这次‘创城'活动中表现很突出。我在网上看到了你的情况,我听说你还是一个外来的打工者。”

“是的,科长,我是来打工的。 ”

黄科长的祖籍也是北方人,他的名字叫黄波。

他的祖父早年参加革命,在部队也是一名团结干部。因为部队整编,安排在了当地工作。

当时黄波的父亲随祖母在老家北方生活。

在黄波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一家人才得以团聚,结束了全家人10多年的两地生活。

黄波来到后,在祖父的操办下,又到了一所高中继续读书。

当时,因为南方省市和北方省市教育课程,以及说话口音的差异,黄波来到这所高中很不适应。

老师讲课他听不懂,黄波说话全班人都听不懂,甚至有的学生还嘲笑他。

老师在课堂提问题的时候,几乎不让黄波回答。黄渤的情绪一段时间很低落。

黄波心里明白,高中二年级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年。面对自己的实际,唯一的办法就是克服和适应。

于是,他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心。老师在课堂讲课听不懂,坚持回家自学,力争做到弄通弄懂每堂课的中心内容。

就是这样,在第一次月考的时候,全班60名学生,黄波排末尾第二。

自从黄波来到这里上高中,家人对他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一是担心他环境不适应,二是担心他的学习成绩跟不上。

但是,家人一直不提这些问题,只是注重他的情绪。

一天,黄波回到家,不再像往常那样有说有笑。祖父发现了这一情况,主动向前去询问,黄波说出了实情。

父亲不但没有责怪,而是给予他积极的鼓励。

黄渤心想,父亲没有责怪,而且还给予指出了学习方法和思路,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和劲头。在第一季度的考试中,一步跨入全班第五名。

在高考的时候,黄波被省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大学四年即将毕业的时候,被特招到市文明办。

黄科长通过和海涛几句话的交流,似乎听出了海涛的说话口音。

“海涛,你是从哪里来这里打工的?”

“科长,我是从北方来的。我说话可能你有些听不懂吧。”

黄科长笑着说:“海涛,要么你说一句你们家乡话,让我听听。”

海涛想,黄科长对全国各地肯定是走了不少地方,要么心里这么有底气。

“科长,我给你说句最简单的可以吗?”

“海涛,你说复杂的也没问题。”

海涛说了一句,最简单的日常问候语。

黄科长马上说:“海涛,你说的是三叔:你吃饭了吗?这么晚了,你还没有吃饭。”

海涛说:“科长,就是这个意思。”

“海涛,你是北方哪里人啊?”

“科长,我是A省F县的。”

“海涛,你在县里上过高中吗?”

海涛不好意思的说。

“科长,我就在县一中读了两年,辍学后来这里打工了。”

“我记得一中有个吕老师吧?”

“科长,是有个吕老师。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他是我的数学老师。科长,你怎么知道他呀?”

“我当年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他曾经教过我数学。”

“科长,那咱们肯定是老乡了。”

“我不是你们A县的,但是,我们县挨着你们县,我当年是在你们县借读。”

“科长,咱们不是老乡也是校友了。你怎么从北方一下到南方工作了?”

黄科长笑了笑,没有真实说出自己的经历。

“我是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这里了。”

“哦,我明白了。”

“海涛,你是怎么来这里打工的?”

海涛把个人辍学以及来打工的情况,给黄科长详细说了一遍。

黄科长说。

“既然是来这里打工也不错,这个城市是连续十年的全国文明城。城市的环境很美,市民的素质也很高,这更是一个旅游开放型的城市。全国各地每年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数达几千万。”

海涛感觉,和黄科长是校友,于是说话也不拘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他是一个潜力股》,方便以后阅读他是一个潜力股第119章 咱们是校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他是一个潜力股第119章 咱们是校友。并对他是一个潜力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