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多收的夏赋

作品: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作者:老柑橘|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1 01:14:41|字数:4652字

蕲县(今安徽宿州蕲县镇)的县府前聚满了人。

夏日的酷热让原本喧闹的场面多了些焦躁的气氛。

这些人不是来看月报的,口中叫喊的却是关于田赋的内容。

“今年夏赋为何多收三成!”

“往年就算不减夏赋,也没有多收的道理!”

“县令得给我等一个交代!”

……

夏末田赋初定,就有人来府门叫嚷,很让县令不爽。

所以便让小吏前来驱散来人。

“嚷什么嚷,为何多收三成夏赋你们的三老不是说的很清楚吗?陛下要设农肆,可是为了让你们手中货物能够换成半两钱的。

三成夏赋是县中暂借,用来筹备此事,之后可以用农肆良种抵给你们。多清楚的事情,你们这是闹那样?”

为首一人衣衫算是干净,拱手向前道:“这位上吏,小人们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但这借据是给乡中田主的,我们这些佃户可没有收到。

没有借据,农肆的粮种也落不到我等手上,这多收的三成夏粮却还是要落在我等的头上。”

“哦?县中授田可是与你等的?”

这小吏佯装疑惑,看着这群人露出了不解神色。

“自是与我等。”

这人没有迟疑便回答。

“那为何还有田主和佃户?”

这小吏的脸上疑惑之色更重了。

“您不知,这授田却是授了,可我只是耕种,田产却仍在乡间富户手中,我等交税,仍是要交于他们。”

这人以为小吏不懂其中门道,便详细解释。

“既已授田,赋税便由你等承担,怎还有富户插手?”

直到这句话出口众人才明白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里蕲县的土地历来都被这些富户把持,哪有他们的分。

秦人占据之后,便说要授田于他们,这县中所有人都知道,明面上确实有了块田,可实际田地仍属富户。

而这些富户便是如今的三老,啬夫。

他们的田赋不交与这些人,又交给谁呢?

“上吏,那富户便是我们乡中三老,啬夫。不交于他们交于何人?”

“哦,原来你们乡中还有三老和啬夫,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蓟县还是富户贵族在治理一方呢。”

这小吏看样子是松了一口,然后笑了笑。

“既然如此,你等还是去找你们三老询问,为何没有将县中借据于尔等了?”

前面几人一听便嚷了起来,“三老言田地是他的,县中借据只是写的他的名字,与我等无关。”

这吏员便笑了笑,“既然不是你等的名字,为何还愿意多交纳三成夏赋啊?”

这些这群人便吵开了。

原因是这三成夏赋缴纳时只说是县中用来修建农肆。

三老吹捧说这农肆建成之后,便能将他们手中的山货,土产卖上高价。

这三成夏赋便可以换成农肆里增产的粮种,不仅能回本,还能多收粮食。

并且做了口头的担保,绝对不会让这群人吃亏。

月报此前便有农肆的说法,乡里黔首自然不疑有他。

便顺快多交了夏赋。

这几年从月报上学了不少理田的方法,田产却有增收,多交纳三成也能承担。

本来这事没有什么问题,乡民们已经忙着夏种的事情了。

只是偶然间与乡间货郎谈及此事,那货郎大笑,说什么农肆之事只在关中试行,还没有推广开来,怎么会在这里实现。

而且周围其他县里可没有这么个事,八成是他们被骗了。

这些人觉得不能够啊,周围几个乡里可都是这样的,也没有见有什么问题。

只是后来不知谁传开来,说这三成夏赋县里给了借据,可以免了秋赋。

这一下佃户们可就慌了,这跟三老说的有出入,而且不少。

等到确认其他县没有此事之后,他们便找到了三老。

三老自然不承认此事,只说农肆一事是县里下的命令。

他只是照做,如今夏赋已经上交,借据也在他手中。

不过那农肆何日建成,三成夏赋抵的良种何时能够到他们手上,就不知道了。

这下这群人不依了,几个乡的佃户便闹到了县里。

“咱就是想问,这夏赋多收的三成建那劳什子农肆是县中名义还是大秦名义。

若是大秦,自当以授田人名开出借据。

若是县中名义,这借据也该让那有借据之人出田赋,不应该都是我等付出!”

“对,不明不白让我等承担这三成夏赋,闹开来到郡中都要有说法!”

一时间群情激愤,眼见得就要上前撕了这人。

“反了你们!还敢去郡中讨要说法!士卒何在?将这群叛民拿下!”

话音刚落,便有近百士卒由左右包抄而来,直接将这群人围拢了起来。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弟兄们,别被这人吓住,他们不敢拿我们怎么样!”

“对,这群官吏就是拿那律令当由头,今天不闹一场,之后还有此类事情!”

这小吏却是个极其狠辣的主,当即跟两旁的人使了个眼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方便以后阅读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第311章 多收的夏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第311章 多收的夏赋并对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