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三)

作品: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作者:重生的杨桃|分类:历史|更新:2019-03-05 12:21:02|字数:8936字

某种意义上司令说得的确正确,西伯利亚这地界,上千年来一个样子,不过新西伯利亚市周遭环境是否干净,杨明志不敢恭维。城内的重工业工厂拼了老命在生产军械,浓烟一直对空排放。或许,距离城市远些的乡村,那里的确是个僻静整洁的环境,就是有些过于原生态了。

司令很乐意亲自上手,何乐不为呢?

杨明志高兴的说:“很好,在您扮演风雪中机枪手这一角色之前,我们先要把空了的弹鼓再度状态。如何?您有亲自装填的想法吗?”

“我亲自上手?求之不得!好啊!我正想看看您的锥型弹鼓有何特殊之处。”

“我保证您会大吃一惊!”

带来寒冷的风雪已经无所谓的,军营了士兵突击搭建了三间帆布大帐篷,暂且为遮风挡雨之所在。

所有试枪员抖干净积雪,纷纷带着兵器钻进帐篷。有的人只是歇歇身子,再喝两杯热红茶暖身子(酒是不让喝的)。而杨明志,他仅挑了两名试枪员,钻进军区司令大帐篷,特别得向几位高级军官讲解如何装填子弹。

桌案上,一个75发的弹鼓后盖被轻松打开,思盏煤油灯的柔光下,其中的结构军区司令看得可谓清清楚楚。

“这……这里面存在齿轮结构?”今日所见,司令可谓耳目一新。

“没错,就是齿轮结构,它也比较特殊。”杨明志耸耸肩,当众开始装填演示。

作为熟练人士,杨明志的动作就太娴熟了。他抓起一把散碎的子弹,无所谓整齐与否直接放弹鼓内的槽位里塞。要装填75发子弹,他的表演仅仅用了一分钟多一点。之后合上盖子,掰着外侧的扳手,给发条上满了力量。

整个操作用了区区两分钟,速度快得惊人!的确,在杨明志看来自己的速度就是非常快的。

那个未免的军营大比武,给弹匣弹鼓压子弹,可是关键性项目。感谢爹妈赐予的这双灵巧又不缺力量的大手,使得自己迅速成了行家里手。

不过基于军区司令和其他几位高级军官的,就是有些过分的精神刺激。

“太快了!真是太快了!”并不是因为挨了冻,军区司令满是褶皱的老脸不禁颤抖。

聪明人瞬间就明白,弹鼓内是发条驱动齿轮,使得子弹供应顺畅的。这种结构的枪械军中不存在,别列科夫将军不仅仅是造了一款新枪,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意义重大的小发明。

一个士兵如果三分钟内就装好一个75发的弹鼓,战术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且慢!还不仅如此。

这些弹鼓都是城里的冲锋枪厂制造!

军区司令拿好装填完毕的弹鼓,很容易就看清其侧面的钢印,刻印之中有数字“830”的字样,从而证实其产地就是国营的830厂。

越想越激动下的军区司令赫然问道:“别列科夫同志,您所有的弹鼓都是一样的结构吗?”

“当然!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个大问题!十挺机枪打了二十个弹鼓,期间没有任何故障。这种故障率低得不可思议,反观波波沙的71发弹鼓,真的装填71发,卡弹率就暴增了。您的新式弹鼓的结构明显解决了我军枪械的一大困难,既然它是装填中间威力弹的,改造一下装填托卡列夫手枪弹,不是很容易吗?”

“哦?您的意思是……”杨明志瞬间明白了一切。

“既然这些弹鼓都是830厂生产,我可以和军工监管部门商量一下,令他们生产出适合冲锋枪的新式弹鼓。”

杨明志从没这么想过,不曾想军区司令先提出来了,何况人家还有这方面的权利。

目睹一项荣誉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杨明志有些不悦,只恨自己身不由己。

“好的,他们掌握着我的图纸,他们的技术员也有能力修改。”

“看来,这一次暂不需要您的设计局亲自上手了。也好,您将有更多的时间研发性能更优越的武器。接下来,该我亲自上手装填了。”

看了别列科夫的表演,军区司令自诩装填弹药非常简单。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不可能两三分钟就装满75发子弹,倒是可以五分钟内解决工作。

空置的弹鼓再度装满子弹,新一轮射击试验开始了!

刚刚的试验,某种意义上就是证明新枪有着可操作性,接下来的就是严苛试验,只为探究它的极限。

这一次,军区司令完全忘却几天前亲自操刀突击步枪后的疼痛,如同他本人的姓氏,今日为应对风雪而做的厚实打扮,确实如同一头棕熊趴在雪地上。

当然,这是一头战斗力爆表的“棕熊”!手持一挺半用轻机枪,身边的雪地上放着十个75发弹鼓。

围观的军官们,包括杨明志也自诩不易打搅军区司令的疯狂。

这个家伙打算一股脑打出去一千发子弹,如果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杨明志估摸着等司令回去,肯定会高兴得亲自写一份报告,再突击电报转发到莫斯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方便以后阅读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784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784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三)并对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