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公子定

作品:仲尼弟子列传|作者:邘十七|分类:历史|更新:2020-08-14 22:45:26|字数:8272字

薛国虽然也有几座城池,国力却是真的不咋地,位置上紧挨着鲁国、莒国、齐国这些大国,能够保住自己的城池不被大国分割侵占,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在夹缝中生存是非常消耗国库的,薛国的财政大部分都是用在了对抗外敌上,一年又一年的防御消耗,严重拖垮了薛国的国家实力,直至薛献公(?-公元前511年)时期,国家机构摇摇欲坠,财政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这种财政下,即使薛邑是薛国的都城,城内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城南庶民聚集的地方,民不聊生,贫穷疾病伴随着他们,他们除了卖身为奴这一条途径,几户没有其他可供生存的空间。

这时代里没有商业,手工业又在有司的手里,能分给平民的土地偏远又贫瘠,可以这样说,不依附贵族的话,他们根本看不到独立生存的可能性。

所以,闵家在城西开的砖瓦窑场,就成了这些不愿意背井离乡人的希望。即使不去做工,能跑到窑场门口喝一碗肉汤,他们也是感到很幸福。

庶民欢迎的事不见的贵族就高兴,自从闵家和薛国达成交易后,对此项交易反对声最高的就是公子定。

公子定是日后的薛襄公(?-公元前498年),任姓名定。他是薛献公的老来子,颇得父亲喜爱,虽然年龄小,却也参与一些国家大事的决策。

他起初对于国相任宁找到闵氏并没有什么感触,薛国内外交困,闵氏能让他们用劳力抵换粮食和用具当然是好事,那时他甚至还为国相成就这一项交易而感到欣慰,认为解决了他父亲的所忧所虑。

后来,他去了天子的王城洛阳,在那里认识结交了一些自诩为有教养有知识的人。有一次聚会提起来这件事,当场就有人告诉他这是一个陷阱,“闵氏这样做为的是偷走你们国家的人口。”

那人说:“你们的国民都知道去闵氏做工能填饱肚子,那么时间久了,他们还愿意做你们的国民吗?薛国人都不愿意在薛国待了,你这个薛国的公子还当谁的公子?”

寥寥几句话成功撩拨公子定的心弦。

人口问题是大问题,不仅是对周天子,对于薛国也是。连年的战争使得各诸侯国的人口急剧下降,已经到了警戒线,再不休养生息,国家将无种地养蚕的人。那样的情景,即使国土再大,荒无人烟也是没用的。

听了这种论调,他心生焦躁坐不住了,在其位谋其政,他是薛国公子,就要为薛国的利益谋划。

身为薛国公子的责任感使他不敢松懈,他急匆匆与友人告别,踏上了回程。且一路疾驶,为的是早日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他父亲薛献公任谷年事已高,很多事要依仗国相任宁。公子定很尊敬国相宁,但并不等于他会像他父亲那样信任宁、事事听宁的话。

他回到薛国的时候,薛城闵家的砖瓦窑场正如火如荼的出砖、滥邑与莒国人的作战早已结束、邑主普素正领着人劲头十足的四处挖井,并且建造的窑场也在试运行。

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他听闻滥邑依靠闵氏的增援打败了莒国的入侵,也是非常的高兴。这是薛国头一次在损失极少的情况下打退了莒国人,他作为薛国公子,肯定是倍感欣慰的。

但,回到薛城他也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薛国的国土上,闵氏成了超然的存在。不管是在国相宁的心目中;还是在民众的心目中;哪怕是像普素那样的邑主心目中,闵氏的位置都是非常高,还不是一般的高,是超国人的高,这让他非常担忧。

他担心王权旁落;他担心在薛国捧出又一个诸侯,这种事不是没有经验教训,强大的邑城独立为诸侯国先例不要太多。

一个声音在他耳畔不停的徘徊,“怎么能让薛国的土地上,有个超然的闵氏存在!不行,绝不行!”

他向他父说出他在王城听到的论调,被他不愿意多事的父亲给岔开了,他父疼爱不愿意多说他,可又不愿意多听他说。

他父薛献公认为薛国刚刚稳定走向发展,适合借助闵氏的财物修养生息,不易多事起风波。况且儿子提出来的担心,任宁已经在和闵氏签订的交易里写的清清楚楚,闵氏不接受薛国移民,只和薛国有司做人口劳力的交易。

劳力是什么?就是平民们出得徭役。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一直增加徭役,让国民们为他在闵氏做工换来财富。根本不用和种地养蚕那样,需要等待很久的时间,甚至哪怕是薛国只剩一个国人在,都可以用劳力给他换来粮食和物品。

任宁好不容易和闵氏拉上这种交易,天底下这种事情可不多,换做是他,他是绝不会允许做这样傻事的。所以,这样的交易如果是薛国这边的原因终止了,那将是薛国的损失、也是他的损失。

这些话他不能对儿子说太多,毕竟儿子年龄还太小,很多事还看不明白。他相信再过几年,等儿子再大一些,不用他说儿子就明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仲尼弟子列传》,方便以后阅读仲尼弟子列传第三八六章 公子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仲尼弟子列传第三八六章 公子定并对仲尼弟子列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