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黄潜善:从拥立功臣到南宋初年首任奸相

作品: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作者:枫之羽|分类:历史|更新:2024-04-26 23:19:55|字数:6032字

其次,黄潜善利用各种手段遣散各地前来勤王的军队,削弱了南宋的国防力量。这些勤王之兵,本是各地忠于朝廷、决心抗击金人的武装力量,是南宋抵御外侮的重要支柱。然而,黄潜善出于对主战派的敌视与对自身权位的维护,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如散布谣言、扣押粮草、削减军饷等,迫使这些军队解散或返回原地。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南宋的军事实力,也严重打击了军民的抗金士气,使南宋在面对金军进攻时更加被动。

此外,黄潜善还促使高宗将朝廷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迁至扬州,进一步放弃了对北方大片地区的有效控制。南京作为南宋临时首都,地处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黄潜善却主张南迁扬州,理由是扬州地理位置偏僻,不易受到金军直接攻击,有利于朝廷的安稳。这一决策,实际上是将朝廷置于远离前线、缺乏战略纵深的境地,使得南宋在面对金军的攻势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与反击。同时,朝廷南迁也意味着放弃了对北方广大地区的治理与收复,使得这些地区落入金人之手,进一步加剧了南宋领土的丧失。

四、扬州治政与民怨沸腾

南宋朝廷迁至扬州后,黄潜善升任左仆射,手握重权,却未能担起国家重任。他执政期间,并未积极备战,以应对金国可能的侵犯,反而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因循 苟 安,不思进取。

黄潜善对于军民的抗金热情和备战需求置若罔闻,忽视了国家的安全大局。他未能利用扬州的地理优势,加强城墙防御,整顿军队,反而任由军队纪律松散,士气低落。这种消极备战的态度,使得南宋朝廷在金国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一旦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黄潜善的消极备战政策,引起了军民的极大不满。军民们对于他的不作为感到愤怒和失望,纷纷指责他误国误民。黄潜善的执政,使得南宋朝廷在扬州的统治岌岌可危,也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五、贬谪梅州与病逝异乡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中旬,面对金军的步步紧逼,高宗被迫从镇江再退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中丞张澄趁机弹劾黄潜善与另一权臣汪伯彦共犯20条大罪,高宗遂将其贬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即又削职,安置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此后,郑珏继续上书,指出黄潜善罪恶较汪伯彦更为严重,高宗遂将其改置于更偏远的梅州(今广东梅县)。同年冬天,黄潜善在梅州病逝,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六、历史评价与身后争议

黄潜善作为南宋初年的首任宰相,因其卖国行径、排斥忠良、消极备战等恶劣行为,被后世史家列入“奸臣”行列。他与汪伯彦等人共同塑造了南宋初年妥协求和、偏安一隅的政治基调,对南宋初年的政局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黄潜善的所作所为,不仅在当时遭到朝野广泛批评,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成为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第125章 黄潜善:从拥立功臣到南宋初年首任奸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第125章 黄潜善:从拥立功臣到南宋初年首任奸相并对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