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郑和·海权·沉没的战舰

作品:江海潜寻|作者:灵犀无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5 15:29:20|字数:4146字

专业对口,听者又这么殷切,王逸少说起海丝之路,也更加兴致勃勃。

“那我就说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阶段吧。前一阶段,从秦汉到公元1500年。那个时候,我国的海丝之路是一个区域性的交通网络,东边可以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南边可以到达东南亚,西边可以横渡印度洋,最远能到达非洲东海岸。这里已经是终点啦,走不了更远。不过,在这一阶段,我们中国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宋朝的时候,广州、泉州、宁波都有主管海上贸易的市舶司。到了明朝,嗯,‘郑和七下西洋’,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不过,很遗憾,就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船舶就很快从印度洋退出了。到了15世纪末,中国船舶更是从苏门答腊岛以西消失,就算有时出海,也只是在马六甲以东海域活动。

“对了,说到郑和的航海图。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顾起元的人,写了一本《客座赘语》,里面说,成化年间,大臣刘大夏担心宪宗皇帝动了大航海的心思,就焚毁了郑和海图。如果记载属实,实在太可惜了。唉!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啊!”【注】

黎海平瞪大了眼:“不是说,是后代修书的时候焚毁的吗?”

“两种说法都有,总之,这场伟大的航海行动后无来者,那时人们也没有很强的海权意识。”

王逸少叹了叹,继续往下说:“后一个阶段,是从公元1500年到1840年。到了这个阶段,欧洲人已经开辟了新航路,把他们自己的区域性航线拓展到了全球,慢慢地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老黎,你知道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吧?葡萄牙人和西班牙,是在16世纪在海上发迹的。到了17世纪,荷兰更是称霸海洋。”

“这个我知道,好像叫‘海上马车夫’。”黎海平撇撇嘴,“听起来很威风,后面还不是翻车了。”

这个比喻贴切而幽默,听得郭超仁三个后生,都不由莞尔。

“对,就是他。呵!再到18世纪,英国就穿过海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那时的中国……唉,应该说,1840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彻底结束了。在这之后,本该用来交流文化、增进和平的海上航线,居然变异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炮舰之路。古中国的木质帆船,也逐渐为蒸汽轮船所取代。”

科学技术的落后,固然令人悲哀,但更令人愤怒的是,古中国逐步丧失了包括海关管理权等国家主权,终于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黎海平也若有所思,沉默片刻才说:“铁质轮船有很多优点,就算没有那些事,木质帆船也迟早会被淘汰下来。”

他说得没错,王逸少也点点头:“那时候,流行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别的不说,就说杨浦船厂吧,它可是我国近代工业的见证之一啊!”

说到这个,黎海平倍觉亲切。他的这艘轮船,虽然不是杨浦船厂所出,但一些部件却来自于此。

“杨浦船厂应该是最早的工业造船厂之一吧?好像是1865年建造的!我记得,现在已经不用了,拿来修建‘长江口二号’沉船的博物馆了。是不是?”

“是,都已经开馆啦!老黎你可以拨冗……额,可以找时间去看看!”

话说到这儿,王逸少又想起一事,便继续对黎海平科普起来:“老黎,你知道致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吗?”

黎海平想了想,茫然地摇摇头。

“那甲午海战总知道吧?”

“这个知道!怎么?致远舰、经远舰、来远舰,是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

“是啊。”

“这几艘沉船都打捞起来了。老黎,你知道吗?在甲午海战里,清王朝的参战人数大约63万人,阵亡超过3万人,可是,阵亡的将士都叫什么名字呢?清王朝自己也说不清。”

“那你们考古队的,能说得清吗?”

王逸少摇摇头:“这很难说清,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取到的出水文物,得到部分信息。比如说,考古工作者提取到了水手的身份牌,或是写了名字的望远镜。这样,我们就不难知道这些殉国将士的身份和名字。作为后人,我们虽然无法挽救他们的命运,但至少可以铭记他们的名字啊!”

听到这里,黎海平不由肃然起敬:“说得对!这些都是为国捐躯的好男儿!应该记住的!哼!你说的那些东西,还都是实物证明,有人想抵赖都不行!”

“是,无论是田野考古,还是水下考古。我们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得到的信息,能让历史变得更有信度,也更有温度。”

逝者已矣,但后人须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并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曾经鲜活无比的生命。

沉思良久,王逸少才收敛了伤悼之情,接着说:“刚刚说的只是一方面,水下考古人员之所以要克服万难,找到沉没的舰船,能帮我们弄清当时造船的科技含量,当然,我们也能进一步追寻舰船沉没的真正原因,还原更真实的历史现场。”

“还能有什么原因?不是被打沉的吗?”

“还真不是,至少不全是……”

“滴滴!滴滴!滴滴!”

突然间,黎海平的手机闹铃响了,他忙摁掉闹铃,俯身在窗口往前看。

右前方,花生粒大小的一个点,出现在黎海平的视线里。

黎海平笑道:“马上就要到了!不是我老黎吹牛,我这艘渔船,从来都不会晚点哦!”

【注】《客座赘语》为史料笔记,并非官方史料。作者顾起元生活在嘉万年间,距离“刘大夏焚毁海图”一事已过百年,细节未必经得起推敲。顾起元也在自序中说:“余生平好访求桑梓间故事,则争语往迹、近闻以相娱,间出一二区号奇誔怪者以助欢笑。至可裨益地方舆夫考订载籍者,亦往往有之。”此外,《武备志》的编撰者茅坤,生活在刘大夏过世后几十年间,但《武备志》中引用了一些郑和海图的内容。

喜欢江海潜寻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江海潜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海潜寻》,方便以后阅读江海潜寻第22章 郑和·海权·沉没的战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海潜寻第22章 郑和·海权·沉没的战舰并对江海潜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