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 番外1 ) 考古北洋水师沉舰

作品:江海潜寻|作者:灵犀无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5 15:29:27|字数:4622字

欢迎回到《超仁水下课堂》第三十六期。

上一期,我们说到了水下物探工作的硬核设备。这一期,超仁打算跟宝子们谈谈,北洋水师沉舰的考古故事。

时间回到公元1894年,就是光绪二十年。那年7月25日,甲午海战爆发。

一边是狼子野心、蓄谋已久,一边是心存侥幸、仓促应战,结果在为期数月的海战中,清政府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宣告战败。战败之国,有何尊严可谈?城下之盟,实属必然。

第二年, 4月17日,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海战”也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块无法揭去的伤疤。

回望历史,抚今追昔,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耗资巨大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海战中连连失利?对此,历史学界、经济学界都有一套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于北洋水师怯战的看法,倒是如出一辙。

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宝子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水下考古学界的说法,也许这能刷新我们的认识——

早前,我国就已经展开了对甲午海战海域的考古调查工作,尤其关注丹东、大连、威海。从2014年起,北洋水师沉舰考古团队一再结出硕果。考古队先后发现并确认了致远、经远、定远这三艘主力战舰的遗骸。

这些考古成果,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且还出圈,占据了很多报纸的头条,成为人们的谈资。在这三艘主力战舰中,“致远”沉舰的水下考古成果,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远”沉舰的水下考古成果,则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以前的课堂要点。在水域能见度特别低的情况下,水下考古队会采用性能、参数更高的设备。可以说,在整个北洋水师沉舰水下考古的过程中,考古队都采用了这样的设备。比如三维声呐扫描建模、GPS控制定位。这也没办法,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所在的海域,能见度还不到一米。

使用这样一些设备,能够确保实测数据的精准度,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啊,尽管沉舰体量很大,高低落差非常大,但我们考古队员根本没在怕的,测绘工作依然有序推进。

经过探摸、测绘、建模、文物提取研究之后,参与打捞、研究的老师们,又结合各方档案文献,纷纷发表相关论述。他们对于三艘沉舰的沉没原因——准确说是技术层面的原因,从实证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超仁梳理了一下,有几个观点有些道理。

第一,北洋水师缺乏作战参谋系统,没能做到“知己知彼”。在当时,日方谍报部门和作战参谋系统,早就做好了情报收集工作,无论北洋水师是进是退,他们都能做到提前预判。

举个例子。日方曾在丰岛、大东沟、威海湾等相关海域,进行过极为精密的测绘,包括河口、航道和海水深度都无一遗漏。开战之后,日方预算到了北洋水师的撤退路线,早就组织联合舰队在河口、湾口围追堵截。

现在宝子们可以看到,屏幕上有一张图。这是日军当年测绘的黄海海图,上面带有等深线信息。其中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标注了致远舰的沉舰位置。

再来看看这张图。这是现在我们考古队使用的现代海图。是不是很相似?

要知道,这是我们通过现代海图精确测定之后,才得到的坐标位置。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倒吸一口冷气,日方的准备工作做得太充分了!套用一句话,不是我方太怯懦,而是敌方太狡诈!在黄海海战中,经远舰曾试图以退为进,日方便将计就计,一路追击,最终在预判的路线将其击沉。

第二个观点,北洋水师的战舰,虽然从传统的木质帆船过渡为钢铁蒸汽轮机,但整个武器装备,还是不如日方。

这张图展示了在致远舰水下考古中出水的武器弹药。宝子们可以先看一看。这是一种老式炮弹。根据相关资料,日军采用的弹药早已迭代,不仅如此,他们还配备了一种新型炮弹。这种炮弹里填充了苦味酸炸药,北洋水师的军舰一旦被击中,便会很快剧烈燃爆,毫无疑问,这种惊人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北洋水师。

除此以外,日方早就从英国购置了大量的速射炮。比起北洋水师的传统火炮,射速快了5—10倍。所以,虽然北洋水师的发弹命中率并不低,甚至比对方还要高8%,但由于射速悬殊太大,便不得不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这就好比,你和一个人比赛谁先跑到终点,哪怕你用了单车,但人家骑了摩托,你有几分胜算?只能徒叹奈何!

第三个观点,北洋水师的战舰本身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导致作战不利。以致远舰为例。过去,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这艘军舰是因被日舰“吉野”号发射的鱼雷击中而沉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海潜寻》,方便以后阅读江海潜寻第26章 ( 番外1 ) 考古北洋水师沉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海潜寻第26章 ( 番外1 ) 考古北洋水师沉舰并对江海潜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