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以小窥大

作品:永乐大帝|作者:焚琴煮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1 10:58:25|字数:8234字

然而,事情的转折在于太子府的贴身太监给丁盛捎来的口信。这位太监要求丁盛推荐一个可靠的人去朱棣的身边,说是要好好看着这个兄弟。丁盛在经历了咏蛙诗的风波后,对太子的要求产生了误解,以为是要监视朱棣,于是便推荐了自己的属下陈力。

陈力到了朱棣的身边后,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他发现这里的太监和宫女看自己和刘五的眼神中充满了防备和警惕。这让他心中生疑,开始怀疑其中有鬼。正当他打算夜间进行监视时,却不巧遇到了朱棣的惊夜。

那晚,陈力其实并没有任何刺杀的意图,他只是觉得小王爷的眼神有些古怪,想要探究其中的原因。但当他看到朱棣惊起时,手不自主地握住了刀柄,这一幕恰好被误会成了刺杀。

整个事件峰回路转,令人始料未及。原本看似简单的刺杀事件,背后却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误会和误解。这也揭示了权力的游戏中,一个小小的误会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往往能引发巨大的风波和后果。

天亮,朱元璋借口马皇后今日有恙,取消早朝,命令太子进宫看望。昨晚发生的事情由于魏队长的反应迅速,没有造成消息的外泄。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发生过什么。

太子朱标进入寝宫后,观察到了一切都显得平静而正常。马皇后斜躺在床上,神态安详,而朱元璋正在一旁喂药,似乎是在安抚她的情绪。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马皇后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标儿,你来了。我昨晚只是因为心情有些不安,导致难以入眠,所以今天感觉有些不适。富婆已经吩咐下去,今日休朝,让大家不必担忧。”马皇后语气温和,却也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元璋则是一脸笑呵呵的,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都怪我没有提前告诉大家,害得你等了这么久。受了凉,真是我的疏忽。”他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朱标关切地询问:“母后,您真的没事吗?需不需要请御医再来看看?”

马皇后轻轻摆摆手,“没什么大碍,只是小小的风寒而已。倒是你,太子,关于给皇子们分配贴身护卫的事情,你有没有去关心一下?”

朱标如实回答:“我让我的贴身太监给丁盛带了个口信,让他推荐一个可靠的人去给四弟当护卫。我只是觉得四弟年纪虽小,但头脑灵活,需要一个稳重的人来照看。”

朱元璋和马皇后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隐忧。朱元璋沉吟片刻后说:“太子,那还有没有其他的交代,朱标摇了摇头,朱元璋沉吟片刻后说:“太子,你知道吗?你四弟前几天曾有过惊夜。”

朱标露出惊讶的神情,“竟有此事?我怎么从未听闻?”

马皇后接过话茬:“事情因为丁盛推荐的护卫引起,你四弟惊夜,主要是由其引起,而且还当面拔刀,所以我们怀疑这次的事件并不简单。或许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挑拨你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点点头,“我们猜测这次的护卫推荐可能也是别人误导的。原本是要好好照顾朱棣的,却被丁盛误以为是你要监视朱棣的意思。”

朱标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态,他思考了片刻说:“我相信父皇母后自有决断,否则早就质询孩儿了,此事应该是下面的人擅自干的,必须严惩,如何处罚,儿臣绝不参与。同时也请父皇母后给四弟解释下,改日等四弟好点了,我亲自取看他,而且我想说一句,标儿还不至于不自信到安排刺客监视和刺杀十岁大的孩子。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是正确的决定。另外,关于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传达,不能假手他人。否则一旦出现误会,后果不堪设想。”

马皇后也补充道:“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教训。你们都要引以为戒。”

这时,一直躲在床幕后的朱棣突然现身。他听到了一切,神情有些茫然。朱元璋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是你的皇兄手下误会了他的意思。你的皇兄已经当面向你道歉了,我希望你心中不要有隔阂。”

朱棣默默地听完,朱标走上前来,向朱棣诚恳地说:“四弟,大哥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的无心之失。我知道这次的事情给你带来了困扰和误解,我深感抱歉。”

朱棣忍住心中的怒火,笑着抬起头,看着朱标说:“大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我明白你是不会害我的,所以这个道歉完全没有必要。我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应该相互信任和扶持。”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孩子,你能明白就好。至于你的贴身护卫刘五,如果你信任的话,就继续留在身边吧。如果你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自己挑选。”

朱棣感激地看着朱元璋,“父皇明鉴,我会自己处理的。这次的事情也证明了我的心意是真诚的,我会更加谨慎行事,以免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永乐大帝》,方便以后阅读永乐大帝第14章 以小窥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永乐大帝第14章 以小窥大并对永乐大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