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冷面

作品:再启风华|作者:枫桦夜落|分类:历史|更新:2024-04-18 05:35:43|字数:7156字

朱祁镇赶紧行礼,然后匆匆下课,问道“什么事儿?”

王振匆匆道“河南大旱,从开春到而今无雨,还有就是草原上的消息,年初,瓦剌祭拜鞑靼”

朱祁镇皱眉“年初?为何现在才有消息?”

“锦衣卫办事不利”王振回道。

朱祁镇没有多说什么,年初正忙着国丧,一些不算紧要的事情自然要压一压了,只是没想到,这样的消息竟然能被压到现在。朱祁镇再次问道“可是太皇太后向诏?”

“是”王振不管有几个脑袋,这时候还是不敢乱来的。

走吧“朱祁镇摆手,朝着慈宁宫走去。

来到慈宁宫,太皇太后看了看天色,道“派人知会太后一声,就说皇帝在我这吃了,让她不用等了”

朱祁镇每日午饭都会陪着孙氏吃,毕竟是母亲,不能一天不见一次面;若是一次面都不见,外朝那群乌鸦嘴不知道辉说些什么,曾经身为明粉的朱祁镇,可不想尝尝那群跟见血的狼一样扑上来的家伙;还有就是一份孝心,孙氏在太皇太后眼中固然是一个有着小聪明的大糊涂,可是对朱祁镇那是真的掏心掏肺,要知道在先皇大行,而太皇太后未表明心迹的那一段时间,孙氏对于朱祁镇的饭食、饮水,那都是要先场上一口才会让朱祁镇入口的,美其名曰“太烫,若是烫伤了儿子,母亲会心疼的”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宫中的饭食是个什么鬼样子朱祁镇早就了解到了,有些话根本不成立,不过是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病逝”了,宁愿自己先来一口,孙氏也不想朱祁镇受到任何伤害,当然如果太皇太后愿意的话,根本不会用这种手段罢了,可是一片慈爱之心却是满溢于胸的。

太皇太后也知道朱祁镇的这个习惯,所以就打发人去告诉孙氏一声,省得她再烦什么糊涂;打发人过去之后太皇太后就对着朱祁镇道“王振跟你说过了吧,河南大旱,这一季怕是没多少粮食可打了,饥荒已成定局。”

“孙儿知道”朱祁镇回道

“你不知道,你长在深宫之中,又怎么能知道民间究竟如何呢?民间之苦楚,远超人之想象;国朝疆域跨度太大,两京一十三省,气候不一,年年必有灾荒,今后也会是常见,可你要记得,不要因为常见就以为没有大事,天家无小事,民间全大事。你的一念之差就可以使百姓易子而食”

朱祁镇正色点头“孙儿学到了。”随后扭头问王振“大伴,内个是如何票拟的?”

王振回答道“免去河南今年的赋税,派于谦为河南河北巡抚,并先拨十万担粮食,赈济灾民。”

太皇太后接着道“内阁的师傅们经验丰富,不用怀疑他们的处置方式,皇家却不能没有表示,王振派锦衣卫去河南,依赖看看是天灾还是人祸,而来如果有人心怀不轨,也要果断处置。”

王振点头应是,而朱祁镇这时候却在心里念叨着一个人的名字,“于谦”

于谦这个人有多重要,相信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哪怕没有读过历史的,相关的电视剧应该也没少看。

于谦,史称“救时宰相”,可是实际上,他却没有当过内阁辅臣,为什么呢,因为科举的时候他其实科名不高,要知道,明朝的进士,三鼎甲+二甲前二十才能够进入翰林院,然后运气好的会进入内阁成为中书郎,也叫中书舍人,运气不好的会做一任地方首长,然后回来在六部历练,最后成为三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是说,最低都得是个侍郎,再然后就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成为礼部尚书之后呢担任一任科举主考官,再然后才可以获得入阁的入场券;不幸的是于谦只考了一百多名,运气比较好的是那一科的主考官是杨士奇,所以身为首辅的学生,只要能力没问题,升迁还是不错的;所以历史上朱祁镇土木堡的时候,于谦就已经是兵部侍郎了,然后运气更好的是,英宗把兵部尚书和左侍郎全部带在了身边,然后全部战死,身为兵部三号的于谦瞬间成了兵部唯一的老大,于是就是后面的选代宗登基,等等。

可是因为他没有当过翰林观,没有当过一任礼部尚书,而他自己又不愿意通过皇帝直接任命进入内阁,所以就一直是兵部尚书兼任少保,不过代宗为了弥补于谦,让于谦担任了一任主考官,于谦呢也收了一批学生,其中一个叫做李贤的,科名很好,也进了翰林院,并且在后来用一句话掀翻了徐有贞和石亨。

所以于谦这个人朱祁镇还真的有一种想要见见的冲动,不过朱祁镇也没有立刻就要见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学习,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很多人物流传后世的形象,他的本来面目,真的有所不同的。尤其是经过后面那个辫子的肆意更改以后。

即便如此,朱祁镇仍然是将于谦纳入到了自己的后备人才库之中,而今或许没什么,可是一旦三杨老去最起码自己的夹袋里必须得有拿的出手的人物来接替他们,而于谦就在这个观察名单里面 。

喜欢再启风华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再启风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再启风华》,方便以后阅读再启风华第15章 冷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再启风华第15章 冷面并对再启风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