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古风

作品: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作者:海钓绿码|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2 10:08:38|字数:5222字

李九娘并不知道人家在算计自己。昨天回到王府,立刻给父王说了张惠之事,果然父王甚是高兴,反过来要她好生排演新戏,务必与那张惠成为闺蜜,再让张惠给朱全忠吹枕头风,这样父王就可以得到一个强藩的援助。父王还说,张惠当着沛郡王的半个家,若是得了她鼎力相助,自己高升一步,未尝不可能。

父王已经是亲王,一等爵位。高升一步?李九娘顿时心头雪亮,激动不已:自己会从郡主升级成公主?

万万没想到,自己头脑一热在这新戏上下注,现在居然会改变父王和自己的一生!

但精明的李九娘很快又转念想到,新戏虽好,终究只是个热闹,热闹过后,怎样继续拴住那张惠?甚至找到她的把柄,然后握在手中?只是那个女人太过精明,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看来要想真正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恐怕还要多下些水磨工夫。

正想心事之时,却听黄四娘提醒道:“郡主,叶家到了。”

连忙举目看去,原来叶厚生已经领着全家在棚子门口等候,她笑了笑便下了马,把缰绳交给黄四娘,自己走进棚子,一面说道:

“叶老丈,看戏的贵客可是越来越多了。现在连沛郡王的王妃,都要前来观看,你们万万不可怠慢。”

叶厚生连忙答应,想了想又问:

“不知这沛郡王,可就是那宣武镇的朱使相?”

李九娘闻言不由停住脚步看看叶厚生:“正是。怎么,你们叶家识得他?”

叶厚生含笑答道:“当初叶家走江湖时,在汴州在过一段时间,后来才转投京城来的。”

叶大娘也插嘴:“好教郡主得知,在汴州时,叶家也常常出入宣武军衙门,只是不知那张夫人可还记得我们?”

李九娘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暗想几个插科打诨的弄参军,还不知张惠是否看过他们的参军戏呢。就算看过,恐怕也是几片浮云罢了,哪能记得住。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就是要想方设法抓牢张惠,既然有这层关系,起码也多了个话题不是?若那张惠念旧,彼此的关系,无形中也近了许多。

得知叶家其实和沛郡王有旧,李九娘对他们也多少改变了些态度。所以几天排演下来,倒是没有再发生什么冲突。叶娘温虽然对李九娘始终心存芥蒂,但在父母劝说下,也知道大局为重,再说人家已经赔了天价两百贯钱给叶家,不看人面看钱面,也就暂时放下吧。

罗隐倒是常来叶家棚子点卯,指望再见那“六绝”一回。可惜张惠却恰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竟然杳无音信。佳人不得见,他也只好与叶友孝探讨些诗词歌赋。眼见大诗人跟自己论诗,叶友孝实在紧张,深知自己底蕴太过浅薄,只好去了万元域几回,居然被他找到了改编版,顿时高兴不已。这天罗隐才来,就被叶友孝叫了过去:

“昭谏先生,小可几日辛苦,废寝忘食,总算把那两句写成一首古风。倒是想请先生评点一二。”

罗隐闻言甚是喜欢,那天在秋水棚子听他说了两句,当即就感慨不已,只是因为场景、事情、心绪还有灵感,都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只好怅怅放过。现在听说叶友孝已经写成全诗,顿时想起李九娘当时的态度。可想而知,若九娘知晓了全诗,必然要演唱,那时候,自己见到张夫人的愿望,十有八九会成为现实。

一是听好诗,一是见佳人,两种情绪鼓动下,也顾不得自己形象,立刻催促道:

“小友才情惊人,罗某已是迫不及待,便请取来笔砚,即刻抄录下来。”

叶娘温听罗隐如此说,马上取砚磨墨,铺好纸张,又呈上笔来。罗隐吮了吮毫,翻眼看着叶友孝。

叶友孝缓缓念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来雨过天初晴。

都门帐饮无头绪,兰舟催发下江城。

执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雾蒙蒙。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清秋断人行。

今宵酒醒又何处? 杨柳晓风望归鸿。

从此好景应虚设,更与何人诉风情!”

他刚刚念完最后“风情”两字,只见罗隐将手一挥,那“情”字最后一笔也已写完。罗隐连忙展开全文,但见满纸字迹飘逸,犹如云烟飞舞,正是叶友孝刚刚念过的诗。

叶友孝心中感叹,到底是大诗人,不但字写得快堪比后世的速记员,而且龙飞凤舞,俨然就是一幅书法作品!见罗隐细细审视全诗,叶友孝又有些忐忑,万元域抄来的这个改编版,究竟是否能入罗隐法眼?

只见罗隐忽然提笔就要修改,却又顿了一顿,笑道:

“罗某今日只是书吏,却不敢擅自涂鸦啦。”

叶友孝正要鼓励他修改,却听见一个清脆的女声:

“何人如此大胆,敢命昭谏先生为书吏?”

话音未落,李九娘已经一股风地走了过来,黄四娘也像一股小旋风一样紧随其后。李九娘见到罗隐手上的诗稿,不由喜道:

“原来是昭谏先生又有新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方便以后阅读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第59章 古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第59章 古风并对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