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千秋镜

作品: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作者:卷起千堆雪|分类:古言|更新:2024-05-02 18:03:00|字数:4512字

觥筹交错之间,筵席慢慢接近尾声。

在筵席结束时,皇帝与其他国家的皇帝、使臣以及君臣之间还要互赠礼物。赵国尊崇道教,道家法器铜镜成为千秋节君臣互赠的主要礼物,称为“千秋镜。”

古代的铜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品。它不仅可以用来照面,还可以作为一种礼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镜子背面通常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其中,有一种铜镜被称为“社稷为重”,它的原初寓意是君臣互相提醒牢记民为本、社稷为重。这种铜镜的背面,通常刻有山川、河流、社稷等图案,以及“社稷为重”、“民为本”等字样。它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它提醒着君臣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奢靡之风渐长,铜镜也逐渐变得奢华起来。一些奸佞之人,为了献媚邀宠,将铜镜制作得越来越精美,甚至在镜子背面镶嵌上了各种宝石和美玉。这些奢华的铜镜,不再是一种礼器,而是成为了一种进身之阶,此是闲话。

赵国皇帝登上福临楼,看着庆典快要接近尾声了,开始向千秋节当日向他祝贺献礼的各国皇帝、国王、使臣以及四品以上的官员,赠送或者赏赐金镜——镌刻有“千秋……”字样的青铜鎏金、青铜错金(银)或者青铜镜。

皇帝赠送完之后,各国皇帝、国王、使臣还有众大臣开始回赠。

当然,回赠时都有官员记录在册,谁回赠了什么样的镜子,作为皇帝心里也是有数的。

看着各国皇帝和使臣回赠的镜子,赵国皇帝很是高兴。这些镜子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每一面镜子都代表着一份友好的情谊。

大臣们回赠的镜子,也是君臣之间的情感促进,时刻提醒官员明镜高悬,公正廉洁。

他心里暗自感叹,这一次的千秋节,外交活动和君臣之间的交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哟,这面镜子怎么这么神奇,怎么照得人像可以那么清楚?快,快拿给圣上瞧瞧。”负责记录整理的宫人要一一清点镜子数目和概况的,看到有一面镜子很特殊,马上取出来拿给皇上。

皇上拿在手中,只见这镜子表面很平滑,镶嵌在黑色刻花檀木中,整个镜子看着低调奢华。镜面既不是铜打磨的,也不是金子打磨的,但是看着就是那么清楚,连自己脸上的汗毛都可以一根根数清。他不禁惊叹于这面镜子的制作工艺,心中充满了好奇。

皇帝也是想有心显摆,便递给身边的近臣互相传看。

“看看这是谁送的?”皇帝询问道。

“禀皇帝,此镜是东城侯送的。”宫人回禀。

“宣东城侯!”皇帝道。

“宣东城侯见驾!”

白希音来到御前,皇帝问他:“此镜甚是神奇,你从何而来?”

“启禀圣上,此镜是微臣自己做的。”

“哦?想不到东城侯除了医术不凡,还会这等手艺。你是如何知晓制作这个镜子方法的?”

“微臣在一本古书上看到有记载这种镜子的做法,便想着一试。既是送给吾皇的礼物,微臣便亲自制作,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诚心祝愿吾皇万寿无疆,吾国千秋万代。”

这马屁拍的,拳拳到位。皇帝听了心花怒放:“好!赏东城侯蜀锦十匹,白银千两!”

这面镜子其实就是一面普通的玻璃镜子,但是这个时代没有出现玻璃,有些东西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便显得弥足珍贵。

下面群臣沸腾,他们窃窃私语,做一面镜子也得那么高的赏赐啊?到底是什么样的镜子啊?这时,有宫人擎着镜子在众臣面前一一走过,让每个人都见识一下这面神奇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将苏打块和石英砂搅拌在一起,然后用高温融化,制成玻璃。接着,将玻璃放入真空中,使铝蒸发,让铝蒸汽凝结在玻璃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铝膜。这种镀铝的镜子,能够反射出更加清晰明亮的影像。

白希音前世对做镜子有过兴趣,上网搜过如何去做,并且真的做成功了。

这次在穆云霄的帮助下,总共做了两面镜子,一面送给了王妃,一面送给了皇帝。

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面镜子。看着镜子里清晰的人影儿,他们惊叹于这面镜子的精湛工艺,也感受到了皇上对于这面镜子的重视。他们知道,这面镜子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皇上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对于臣民的关怀。

一位大臣不禁感叹道:“这面镜子真是太清晰了,它的制作工艺如此精湛,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这面镜子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艺的高超水平。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方便以后阅读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第63章 千秋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第63章 千秋镜并对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