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为国取士

作品:周宋|作者:一了伯和尚一|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5 12:13:32|字数:4538字

贡举之议进行的很快,在郭荣的决议下,科举在保留进士常科外,另增制科三:

其一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其二为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

其三为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郭荣起身道:“国家取士,当不限中原之地,应诏告天下,西蜀、江南、岭南,各籍人士皆可参加,要想办法快马急递,让更多的士子知道,明年春闱,推迟一月,给士子们有足够时间赶路,备考。”

“诺。”

“科举取士,不可草率,当隆而重之,今后每年新及第进士及诸科闻喜宴,由宣徽北院负责指挥排比。”

“诺。”

郭荣笑道:“文科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我们议一议武学,这是张卿拟好的章程,朕让抄写了几份,诸卿看看。”

宦官甘沛托着一叠折子,依次分发下去。诸位大臣人手一册,认真细看,郭荣端着茶杯,轻抿慢喝,悠然而坐,目光时不时的在场中诸人脸上掠过。

足有一刻钟,王朴率先合上册子,不一会,张美也看完了,魏仁浦看的最认真,却是最后一个合上册子。

“诸位都说说吧。”

这种场合,自然要先吹捧两句,说些好话,却是礼部侍郎窦仪率先开了炮,他对张昭插手礼部的知贡举之事十分不满,几句委婉客套话一说,一句“但是”立马直转而下。

“先之以仁道,次之以谋略,再之以军阵,辅之以天文……可谓十分完备,只不过敢问张尚书,生材如何取,又要学几年?”

张昭放下手中条陈,慢条丝理的道:“这官宦子弟中好文向学之辈有国子监进学,武勋世家好勇斗狠的却大都是家学传承,所以,某意,索性将这些喜好舞枪弄棒的都索拢起来,开办武学,教他们忠君爱民,兵书战策,若是培养得法,必为强军之道,至于成材时间,以某度之,有五年时间,足矣。”

此言一出,立时就有轻微的私语声响起。

“嗯,窦卿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

“回圣上,臣认为张尚书的想法很好,不过具体实施却是有些困难。”

窦仪见郭荣以目示意继续,便道:“开办武学,教他们忠君爱民是好的,但兵书战策却是白教。”

张昭辛苦一年有余,认真撰写了兵书十卷呈上,才换来了郭荣的重视,当下老脸一黑,问道:“为何?”

“因为学问一道非一般的武夫所能深研,若是教出一群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之辈,实是祸国殃民,不如只教他们行伍列阵,厮杀之法,以及斥候刺探之术,如此,日后下放军中便能立时发挥效益。”

此言一出,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魏仁浦见张昭脸黑的可怕,打圆场道:“兵书战策还是要学的,不过次序可以调换一下,从武技、军阵开始,继而应材施教,对有天赋的教之以谋略,百人里有一二拨尖成材,就足矣。”

郭荣点头道:“张卿的条陈很详细,二位也都是谋国之言,都很好,不过朕却觉得,五年太久,朕只争朝夕,淮南战局还在僵持,北辽更是心腹大患,有没有办法速成?

朕只要求两点,一是军纪严明,二是奋勇敢战,先把眼前难关度过去再说,诸将门子弟,以及优秀良家子,今后倒是可以慢慢施教,以为后备。”

王溥道:“既然如此,臣建议分成两班,一班速成,以半年为期,一班常态,以三年为期。”

王朴笑道:“王相这么一说,臣倒想起来了,论军阵之法,军纪之明,莫过于魏王,不如先将优良子弟集中教以文课,再让他们去大名游学,河东之地一进秋冬,必有辽人南下劫掠,正好以战教战,如此半年下来,是骡子是马,也就溜的差不多了。”

郭荣大喜,道:“两位王卿所言甚善,就按此办理,张卿辛苦一下,分设两班,经过战阵的那群小子们分设一班,其它子弟再设一班,至于游学,还可再分一路,西北路也是重中之重,老王景治兵也颇有方略,可交错游学。”

张昭连忙起来遵旨。

郭荣喝一口茶,又道:“第三件事是盐政吧,朕的意思是……”

王朴却不合礼数的打断了郭荣的话头,笑道:“圣上,该用膳了吧,臣的肚子咕咕直叫了。”

郭荣扭头看了一眼,见王朴目光闪烁,便笑道:“是朕糊涂了,王卿提醒的对,传膳,啊,李相忌口,甘沛,让御膳房安排清粥小菜。”

李谷笑着站起,“多谢圣上,其实臣无肉不欢,可惜这风痹着实害人,容臣别处静食,免的嘴谗。”

郭荣笑道:“那便与朕一道去皇后宫中吧,她也忌口。”说罢,示意小宦官去搀扶。

不一会宦官捧着食盒流水介的送上来,众臣一顿饭吃完,郭荣却传出话来,说身体有些乏了,盐政之事容后再议。

众人互相看了看,齐齐长舒一口气。

松开民间私盐管禁,虽是惠民,却不知要断多少人的财路,而国库也不知要少多少税入,想法虽好,可谁敢担责实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周宋》,方便以后阅读周宋第204章 为国取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周宋第204章 为国取士并对周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