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

作品:大唐不良人|作者:庚新|分类:其他|更新:2021-04-26 12:00:07|字数:8638字

那是智商与见识的碾压。

论权谋,论把握人心,或许当时没多少人,能超过右相。

但若论眼界,若论对这世界的见识,整个大唐,有多少人能超过苏大为?

可以说没有。

“右相,听闻你的才名,冠绝长安,如今亲眼见过,呵呵……”

苏大为摇摇头,嘴角微微挑起。

“你……”

李敬玄脸上变色。

苏大为这种不屑,比任何辱骂都更打脸。

这是当着李治的面,完全否定他李敬玄的立身之本。

“竖子!”

“怎敢如此轻视右相!”

“不要以为你做得两首诗,就了不起了,比起右相,你还差得远!”

文臣中,忠于右相的大臣们纷纷鼓躁起来。

右相不方便说的话,他们可以说。

右相不方便表的态度,他们可以代劳。

一时文臣中群情沸腾。

李治的脸色微变。

目光带着阴沉,看一眼文官中的人,再看一眼苏大为。

却见苏大为一拂衣袖,哈哈大笑。

浑不把这些文臣放在眼里。

同时他口里大声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一出,整个大殿,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娘。

又或者是谷德昭,还有那帮闹起来的文臣,同时闭嘴。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诗词这般的力量。

有着穿透古今的力量。

这首词……

在场文臣都是此道高手,一耳朵就听出来,乃是《定风波》,又叫做《定风波令》。

出自唐教坊曲。

虽然唐以诗闻名,但诗词都是自古有之,只是在盛唐发扬光大。

在各种场合,唐人还是以诗相合为多。

词大多是在教坊做为曲目表演。

此时苏大为居然破天荒在此等场合,念出定风波。

细思……

他什么意思?!

李治与武媚娘,李敬玄与谷德昭,文臣与武臣,均面面相觑。

一时不解其意。

但抛去苏大为的用意不说,单听这首词,实在是令人感觉一股凉意从心底蹿上头。

嗯,上头了!

好词!

原来词还可以这样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般旷达潇洒,浪漫自由!

让人不由好生羡慕啊!

李敬玄心中涌起异样感觉。

但下一秒,他立刻醒悟过来,双眸阴鹫的看向苏大为。

越是如此,此子越发可怕。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粗鄙武夫,但现在看,此人居然有如此才学。

可怕!

这样的人,若不能为己所用。

那便是一大祸害。

李敬玄只觉细思极恐。

无数念头在心中起伏。

而与苏大为做赌的谷德昭,此时已经快要瘫坐在地上。

就算再傻的人,听到苏大为这番言论,也知苏大为是胸有成竹。

确实找到了可以克制疫疾的法子。

没人敢在含元殿上当着圣人的面撒谎。

那是十恶不赦之罪。

也就是说……

自己要输了。

待苏大为的证物拿到堂上,待苏大为自己的折子,还有蜀中的折子递上来。

就是自己的死期。

老夫难道真要一头撞死在阶下?

谷德照身体如筛糠般颤抖起来。

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惧意。

他后悔,他后悔自己怎么一时昏头了,居然与苏大为作赌。

如今却如何收场!

满殿文武百官,此时已经不知如何是好。

看苏大为,活像看一个怪物。

不,是看圣人。

若苏大为真的解决困扰华夏千年的疫疾,此人必能名留青史,其后世之名,不亚于发明火的隧人氏。

造字的仓颉。

发明蚕丝织造的嫘祖。

发现百草治病的神农氏。

甚至后世都不记得李治了,都不会忘记苏大为!

当世圣人!

这几个大字,突兀的从脑中涌现。

一时间,含元殿中的诸臣,一个个或惊羡,或嫉妒,或猜忌,或怀疑的看向苏大为。

随着目光的改变,殿中的气氛也变得十分古怪起来。

而身为主角的苏大为,对这一切仿佛没有感觉。

他向着李治叉手道:“陛下,蜀中之疫,臣已制服,若以此法推广,消灭大唐境内所有疫疾不难。

臣现在回朝缴令,稍后会将前因后果,用奏折呈上。

另外,臣常年在外征战,一身伤病,再兼老母年事已高,古语有云,世间最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臣乞骸骨,还望陛下恩准。”

这话说出来,李治脸上刚涌现的笑容,卡地一下变了,变黑脸了。

含元殿上文武百官,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李敬玄双眼喷火的投向苏大为。

心说好你个竖子。

一身伤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不良人》,方便以后阅读大唐不良人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不良人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并对大唐不良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