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雅俗共赏(一)

作品:神都锦绣|作者:钟山布衣|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7 11:35:28|字数:5886字

次日,下午。

老张头从“洛阳”匆匆回来,直接去官衙找谢岩禀报道:“老汉已探听清楚,若尘娘子乃犯官之后,贱籍,于宫内‘浣衣’五年,因容貌俊俏,得以转入‘乐府’,歌舞俱佳,时常被勋贵召进府献舞。随御驾至‘洛阳’,逢大赦,其家罪免,得以出宫。然家道中落,无以为继,不得已以色侍人,开馆纳客。冯侯听闻其才艺,登门拜访,邀若尘娘子入‘戏社’,且赠百金为定。日前去‘冯府’,意欲献舞以悦,却不料冯侯避而不见,差人府内安顿一晚,而后离去。”

来到大唐十年有余,谢岩当然很清楚一些事情。

如若尘那般女子,但凡长得漂亮些的,都是权贵玩物,是“乐府”官员拿来赚钱或者讨好高官显贵的工具,“府内献舞”,那不过是好听的说法,实则就是送上门任人蹂躏。

谢岩估计,若尘可能误会了冯宝的意思,方才主动上门,哪知道吃了闭门羹。

搞清楚所有事情后,谢岩终于放了心,冯宝,依然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冯宝!可以任性,可以随心所欲,但做事还是有些底线,并没有在财富和权力之中迷失自己。

实际上,谢岩是多虑了。

冯宝自从打算建设戏院那天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即走“情感、颂扬和平民百态路线”,绕开敏感的话题与内容。

况且,冯宝当年和谢岩聊天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两个人,哪怕作为穿越者,有领先千年的见识,在很多事情上,也只能是开个头,或者做些启发,真正的发展与弘扬得靠广大唐人。

因此,在构建“宝庄乡”时,冯宝特意选择了一些既能够满足时代要求,又从来没在“卫岗乡”出现过的事物,“剧院”乃其中之一。

在冯宝印象里,话剧是比较高端艺术形式,对演员的表演等艺术功底要求很高,但却对其他方面要求比较低;戏剧则反之,有化妆和动作为掩饰,其他方面即便出现一些瑕疵,也可以遮掩。这两种表演形式,刚好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的普遍需求。

依照冯宝的性子,让他长时间认真打理一件事,根本没有可能,他最喜欢做的是交给别人,自己出钱、出点子。

开办“戏社”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东西有点专业,普通人弄不了,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冯宝有委托黄守义寻找精通歌舞、乐律之人。若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在冯宝视线当中。

冯宝亲自去了一趟“洛阳”,当面欣赏了若尘歌舞,又问询了一些乐律与表演方面概念性的内容……结果颇为满意,当场决定由其负责戏剧;话剧则交给了“大宝茶楼”供养的“说书”那拨人;而剧本创作,由编写“说书”段落的文人完成。

整体框架搭好后,冯宝从府内老兵子侄中挑选了一个进过学,却在战场上负过伤的去主事,并且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详细解说了“话剧”和“戏剧”到底是什么?

甭管那人是否听得明白,冯宝说完了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只是告诉他,务必一个月内招募所有人员齐整,两个月内实现第一次排练,办成了重赏,办不成,也就等于失去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冯府”老兵没有一个不知道,但凡能够独自打理事务、且做得好的,最低限度那也是大管事,甚至有机会得“举荐”而入仕,即便成不了“官”,当个有职权的“胥吏”,那还是铁定的事。

因此,老兵子侄无比上心,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戏社”当中。

报纸上“招募告示”,即此人接手后,办的第一件事。

喜欢神都锦绣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神都锦绣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神都锦绣》,方便以后阅读神都锦绣第三十九章 雅俗共赏(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神都锦绣第三十九章 雅俗共赏(一)并对神都锦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