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天要变

作品:非典型快穿之过好这一生|作者:白乌灵|分类:古言|更新:2020-05-15 21:03:58|字数:4812字

这意外,来自老天。

据史书记载,大秦王朝仁信五年八月二日黄昏,黄海上空出现断虹,根据民间谚语“断虹现,天要变”的说法,此乃飓风降临的征兆。幸而当时威海城有翰林学士鲍竑组织救灾,得报此异象后,积极组织民众做好防灾工作,抢建海堤、带领民众躲避在安全之地,才将此灾难影响降至最低,无一人伤亡于此灾。

然而却无一人预料,大秦王朝的劫难,将始于这一天。在此劫难中,大秦王朝的天,从此坍塌了一块。

事实上,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在得到断虹异象的通报后,小小果断令鲍竑组织起防灾工作。一边着士兵抢在天黑前将临海堤坝修得尽可能得更高,另一边,则组织全威海城的百姓都退避到兖州府,避免台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果然,八月二日当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豆大的雨滴和轰隆的雷声持续了一夜,百姓们都瑟瑟发抖地挤在一处,暗道这也许是天神降怒。

这样的狂风暴雨持续了整整两日,两日后,天空放晴,小小带着避难的百姓回到威海城后,发现幸而临时抱佛脚地让士兵们把海堤给拔高了,将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给抵挡了一下。虽然这海堤仍然决毁了,可是只沿海的一些房屋和良田被冲毁,再往城市里一点的房屋和良田,却是没甚事的。

有了之前赈灾的经验,只沿海一些房屋的重建,也就几天的功夫。

所有百姓都又后怕又狂喜地庆幸自己躲过这样大的一劫,也纷纷向小小一行人表达出了他们的感激之情,要不是“女首辅”和鲍大人在这儿,只怕他们的损失会更大,至少,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没有一个人员伤亡这么幸运。

第二波的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日,鲍竑过来向小小、珍裴他们汇报当日的救灾工作,他一边感慨着幸好“女首辅”反应够快避免了威海城巨大的损失,又一边无意中提了一句:

“隔壁永平府却不如我们威海城这么幸运,听闻那边的县令没有做任何防灾准备,飓风海溢时,漂没庐舍数千家,死两万余人,六畜无算。如今的永平府算是马路行舟、漂尸无数、棺木卖空了。

即使这样,听闻那边的朝廷也没有什么作为呢,没有派一兵一卒来救灾,甚至没有发放过一石灾粮过去,只怕不用多久,永平府得瘟疫横行、饿殍满地了。”

永平府在渤海的另一边,隶属于原大秦朝的地界,与新朝这边的威海城,只隔一座铁山。

听到这里,小小不自觉地思考着永平府罹祸灾难,将对威海城这边造成的影响。

虽然永平府不属于新朝,然而毕竟与威海城相邻,只隔一座山峰。正所谓唇亡齿寒,如今这大秦朝不管永平府的死活,难保不是在打新朝这边的坏主意。

万一他们故意将这些受灾的难民全部赶到威海城来呢?那她们是接收,还是不接收?

不接收吧,且不提这于新朝的名声不好听,以后新朝再想攻打大秦朝,将其余下的城池都收复的时候,只怕不容易得民心。何况就从人道主义来说,小小也做不到视若无睹。

接收吧,麻烦又一大堆。

首先威海城如今的城市人口,已经堪堪趋向饱和,再加更多的人,这些难民怎么安置?安置在哪儿?

再来这些难民里面,难保不会混入奸细,不,是肯定会混入奸细,要排查这其中的奸细,又得花一番功夫。

而且,这些难民身上,会不会携带各种病菌、瘟疫?这些安全问题必须得考虑进去。

这么一堆麻烦,不如……

此时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想到了这些问题。其中鲍竑就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林老板、珍大人,依下官之见,与其等这些难民涌入威海城,造成威海城的麻烦,不如趁此机会,我们新朝派兵过去,直接将这永平府给占了,在永平府那儿救灾赈粮。

不知两位大人对此作何想法?”

鲍竑这一想法与小小的不谋而合,她也觉得,既然都出钱出粮帮忙救人了,却是不能被大秦朝当作冤大头般作白用工。不如直接将永平府占了,变成我新朝的地界,如此再救灾,也能向当地民众彰显我新朝的仁义爱民。

反正如今,一来军队这里有现成的,二来从高丽皇室那里掠来的财富粮食也都有富余,再救济一个城市,也绰绰有余。

意见达成一致后,便要决定派谁去攻占并主持永平府的救灾工作了。

鲍竑自愿过去主事救灾工作,至于谁带兵过去攻占,小小与珍裴发生了分歧。

因为既然攻占了高丽,那里就还需要有人和士兵在那里镇守,是以廖将军自攻占那晚以后,就又坐船过去,如今在那里镇守。

那带兵的,就只能是小小或者珍裴了。

小小当然是想自己去。她曾经有过指挥军队的经验,而且她名声在外,军营里的那些士兵也服她,遇见危险她也好随机应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非典型快穿之过好这一生》,方便以后阅读非典型快穿之过好这一生第一百十四章 天要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非典型快穿之过好这一生第一百十四章 天要变并对非典型快穿之过好这一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