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九碗十三花

作品:明关|作者:小马观花|分类:历史|更新:2020-05-23 09:56:14|字数:4360字

张峰认为,同州的官场必须重新过滤一遍。

过滤就是去腐存精,自然会排出很多渣滓。

仍旧关在诏狱内的李均田就是其中很锋利的一个,对于李均田这个渣滓张峰决心要把他过滤掉。

不管这是不是锦衣卫的差事,是不是应该自己干的,即便是报仇,也得报得有意义才对。

现在的赵明珠在临时诏狱内经过了几天几夜思想政治的全面提升,他似乎已经悔过了,也认错了,知道了自己对同州百姓所犯下了罪恶。

机会还是要给的,张峰本着保护干部的原则,让他筹备重新开庭审理赵家一案。

因为此时的程叔还在虎头牢里关着。

关于程叔,其实王中齐在前几日已经派人把他放了出来。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表达一种姿态。

他虽然没有面见张峰,但这么做,明显是冲着张峰挥出了甜蜜的小拳拳,可惜的是,张峰根本不接,也没有搭理他。

程叔回到家,祭奠了赵雪城后,张峰就与他说明了事情的前后,程叔理解,十分理解。就算被放出来,也得是堂堂正正地被放出来。

现在这件案子正在等待重审。程叔二话不说,又安静地自行回到牢里,安静地呆着。

牢里的程叔很安静,但赵明珠一直没闲着,经过一夜的深刻反思,现在的他很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忙,忙着要做一个他所认为的清官。

于是,挑灯夜战,在摇摇曳曳的烛火映照下第一时间就向上级打了报告,确切来说是向庆阳府衙门申请重新审理程永昌一案的请示。

这是张峰的要求,一切都得按着规矩办,按着朝廷的法度办。

他在同州城加班写请示,那边的庆阳知府也没闲着,在加班写批复。

于是,两位父母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谁也不用,这次亲自研磨亲自动笔亲自来写,虽然字迹潦草了些,不如下人们写得漂亮,但内容很好,速度很快,洋洋洒洒,全是爱民护民体察民意秉公办案的感觉。

只是这边赵明珠的请示还没写完,那边庆阳知府吴尚贵的批复就已经写完了。

装了信封,压下官印,火速命人送往同州,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一句,记得一定要把赵明珠的题稿拿回来留存。

不得不说,吴尚贵大人的办事效率还说很高的,至少在这一点上,赵明珠确有不如。

但赵明珠也有优点,从诏狱出来之后,整个人就变了,总体来说,就是变得低调了,勤快了,更加亲和了,学会了体察民情,下基层也多了,更体会到了张峰告诉他的“换位思考”这几个字的意思。

看来有些事情还真是要换位思考一下才能真正领悟......

你们这些流民日后就别在城东这一代居住了,本官已着人在城南外搭建许多房舍,自今日起,你们就搬去那里住。我先管你们半年的口粮,不过我也有言在先,半年之后,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那城南外沙苑北缘有几千亩荒弃的农田,我已着人登记造册,并与你们粮种、工具和耕牛,你们自行开垦,自力更生。前五年,官府不收租税,所有结余,自行支配。如此,比你们做流民岂不要好上百倍!

赵明珠一番话传开,最大的收益者莫过于自己。

油腻大叔赵大人一夜间摇身一变成了同州城的赵青天,影响很大,真的很大,大到他都有些无法想象,大到在这之后,他常常想去感谢张峰。

张峰不需要他感谢,张峰只想做好准备,赶紧开庭重审赵家一案。

庆阳府的文书来到同州最短需要三日,只是这三日,不太好过。

第一日,张峰就被唐姑娘甩了一个巴掌。他让唐姑娘走,离开同州。他知道她不会走,只是在那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唐姑娘了。

这狠狠的一巴掌,似乎已经成为两人恩断义绝的信号。

七音负责厨下的事,毕竟家里多了十几口人,人人要吃饭,如何解决一日三餐是一个大问题。

其实锦衣卫完全可以天天下馆子,再说,天外楼老板朱发顺,春风馆老板蔡三,就连一向十分吝啬的马家羊肉馆的老板马东都向锦衣卫纷纷发出了邀请。但最终,统统被张峰拒绝了。

吃人嘴短,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张峰穿上飞鱼服,不仅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精神,政治觉悟似乎也瞬间提高了一大截。

要注意自己的影响啊......

确切来说,他想要把对老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回来,是为了报仇,同时要借着报仇的机会整肃吏治,对同州官场的不良生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洗,不是为了吃。

所有的一切都仅限于对付这些贪官污吏,不能随意扩大影响,如果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一定会遭人唾弃。

张峰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当他看见几个小厮挑着担子走进自家院子的时候就十分不清楚对方在做什么。

你们?

担子上挑的东西不少,见他来问,小厮也不理会,直接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摆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关》,方便以后阅读明关第七十四章 九碗十三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关第七十四章 九碗十三花并对明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