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为食而活

作品:有国之民|作者:毛皮皮|分类:都市|更新:2020-09-28 12:24:17|字数:6154字

大家闻言都默然不语。没有人敢说新社会不好。后来,一个人说:

“李牛儿,说点好听的,别净说些丧气话。”

“对对。给咱们说点有意思的。”大家也起哄道。

“好吧”李牛儿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说道:

“北社有个瞎眼老太婆,会麻衣相。村里有个小伙子不相信,专门去找麻烦。一进院子,就听老太婆在屋子里说,小伙子,你去给我挑一担水再来。小伙子二话不说,抓起水桶就去挑水。回来半路上,小伙子使坏,往桶里尿了一泡尿。他想看看这个瞎眼老太婆能不能算出来。”

“刚回到院子里,就听瞎眼老太婆说:小伙子,你挑的水已经脏了,你把水倒在菜园子里吧。”

大家听了都惊讶不已。

“真的假的啊?这个瞎眼老太婆真的有这本事?”有人问道。

李牛儿不屑的一撇嘴,说道:

“小娃儿,你不信,自己去试试。那老太婆就住在北社村西头。”

听到他说的有名有姓,大家都信了。大儿子笑笑说:“这样的事情明显不科学。听听也就算了。”

这句话让李牛儿不满意了。他对这个知青说:

“小谢,别看你是知识青年,比我们有文化,农村里不科学的事情多着呢。不说远的,就说咱村田老头家,以前闹耗子,自从摆上黄大仙儿牌位后,家里就再也没有闹过耗子。”

有人立刻接口说:“这个事儿我们都知道。因为这个,田老头还被批判封建迷信呢。”

“好了,什么迷信不迷信的,不说那些了。李牛儿,再说点带劲儿的。”

有人对李牛儿说的事情不满意,要他继续说段子。

李牛儿对这些庄稼汉的爱好心知肚明,于是说:“好吧。我再说一个。最后一个啊。”

这些人知道精彩的来了,都竖起耳朵。

“程村一个媳妇儿带着丈夫一起回娘家,晚上和丈母娘、小姨子都睡在一张火炕上。早上起来,小姨子跟母亲哭诉,说晚上自己被姐夫进去了。丈母娘疑惑的说,不会吧,是不是你搞错了,是你姐夫的脚指头。小姨子立刻反驳说,才不是脚指头呢。比手指头还要粗还要长。”

大家都会意,轰然爆笑起来。有人骂道:“李牛儿,真是老不正经。”

经过一番调笑,大家精神又振作起来,中午之前就来到地点。大垛的青蒿已经堆放在那里了。大家纷纷动手装车,绳子捆好后返回。

半路有一个比较陡的长坡。于是大家按照以前的规矩,自动组成三人组,分别将板车一辆接一辆推上去。

大儿子的车是最后一辆。他帮助推完第二辆车,下来等候别人帮助推自己的这一辆。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他上到坡顶一看,一群人又围在一起聊天呢。

他不禁怒气升腾,大骂道:“你们这些混蛋!我刚才帮你们推完车,现在我的车子还在下面,你们就不管了吗?你们还是不是人?你们今天要是不把我的车弄上来,我就不要这个车子了。我现在就回去跟队长说,让队长扣你们今天工分!”

看见一向好说话的知青忽然发怒,这些人害怕了,特别是和他一个组的两个人,尴尬的站起来,旁边一个人站出来劝解说:

“小谢,我们不是不管你,只是歇一歇。你坐。现在我们就下去。”

说着,五六个人一起下去,片刻之后就把车他的车子推了上来。一个人赔笑说:“小谢,你看,你是先歇一会,还是现在就走?”

谢先举怒气稍平,但还是没好气的说:“歇什么歇,回去再歇。走!”

说完,上去拉起自己的车,抬脚就走。

大家一阵尴尬之后,纷纷跟上。

这件事,让他明白了,知青就是知青,三观的不同,永远不会和当地人融合到一起,再努力也不行。农民就是农民,永远也不会和有文化有觉悟的知青一样。

这个观点,在谢晋元的二儿子身上也得到佐证。他的年龄小,初中毕业十六岁,又不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但是在村里农活劳动中,也同样没有得到村里人的一点关照。锄地收麦,往地里送粪施肥,都被生产队当做成年人使唤。后来他也被他们生产队派去山里拉蒿。在拉蒿过程中,他被几百斤的车子累出急性肾炎,被送进县医院治疗。

这就是当时那里农村对待知青的情况。

肾炎是一个很麻烦的病,急性肾炎如果一次治不好的话,就有可能转成慢性肾炎。谢先喜而后就留在家里养病。痊愈后,第二年参军,去了云南,成为一名舟桥连的战士。这也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对于在广阔天地里的知青来说,能够参军入伍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当时正在国家筹备对越自卫反击战。二孩所在部队被调到云南边境。

初次来到南方,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看到当地下学生,用芭蕉叶子包着米饭,一边吃,一边去上学,就问班里老战士:“这个地方穷到这个程度,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有国之民》,方便以后阅读有国之民第一百二十章 为食而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有国之民第一百二十章 为食而活并对有国之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