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因材施教(4600)

作品:曹操喊我去盗墓|作者:我知鱼之乐|分类:历史|更新:2021-12-30 06:43:36|字数:9248字

这与这个时代比较常见的“筹算计数法”有些类似,说白了就是一个竖条代表一个数字,虽然代表的数字逐渐增大,就没有阿拉伯数字那么容易书写了。

但这并不重要。

吴良比较关注的是诸葛亮推演出来的方木简笔图,受到吴良此前的启发,诸葛亮关于方木简笔图的画法与吴良有些类似。

不过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诸葛亮并未抄袭吴良。

而是从头开始对每一段方木都进行了极为认真的推演与记录,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演方木的组合方式。

绢布上面那些被诸葛亮涂掉的废图便是最好的证明。

“孺子可教啊。”

吴良微微颔首,并未出言打扰诸葛亮,而是默默的退到了一边。

他愿意给诸葛亮充足的时间,让他慢慢的推演解锁这个孔明锁,倘若诸葛亮最终推演出来的拆解方式与自己的没有出现差异。

那就可以证明两人的推演都没有问题,哪怕有些冒险也可以动手了。

这绝对要比吴良自己再去验证一遍自己的推演结果更加可信,就像同样一个账本,如果两个会计分别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完全相同,自然不用担心出错。

更何况,由诸葛亮本尊推演出来的孔明锁解法,就像由诸葛亮本尊推演出来的“八阵图”解法是一个道理,就这玩意儿算不是他发明创造的,也一定是在由他破解了之后发扬光大的,如此才能够获得冠名的资格,无疑更加可靠可信。

……

这一等就是两个时辰。

吴良等人甚至靠着墙壁补了一觉,还要诸葛亮自己过来将他叫醒:“有才哥哥,我已经推演出了这个‘闭’的解法,也不知道是否准确,请有才哥哥查验。”

“这么快?”

吴良还略微有些意外。

原本他以为诸葛亮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因为诸葛亮看起来此前应该没有接触过孔明锁,就算对“抱肩榫”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也仅仅只是理论方面的东西,实践起来总归是需要一些时间与精力的。

何况历史上诸葛亮在27岁出山之前,也并未传出过什么异于常人的本事。

即是说,就算这座丘穆公墓在诸葛玄死后落到了诸葛亮手中,他可能也仍是用了十来年的功夫才成功破解了“八阵图”与“孔明锁”,将埋葬于墓中的东西变成了自己成为一代名相的资本。

反正,应该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快。

不过转念再一想。

现在的诸葛亮加快进度也并非毫无理由,历史上的诸葛亮无疑是个盗墓小白,因为直到吴良到来之前,诸葛亮还全然不知道丘穆公墓的存在,看得出诸葛玄是打算将此事一直隐瞒到自己咽气的那一天。

这样一个盗墓小白,忽然得到了一个机关重重的陵墓。

第一个反应肯定不是墓里面有多少好东西,而是这么伤天害理又冒险的事我可不干……这么一拖就不知道要拖几年。

他还需要一个契机,要么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要么是遇上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总之只要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冒险入墓,从此打开超神之路。

所以诸葛亮破解“八阵图”与“孔明锁”也未必用了太多的时间,可能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拖延了入墓的时机而已。

而且。

他只是一个人,与他的叔父诸葛玄一样没有帮手,因此入墓的每一步都将困难重重,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而这次却不一样。

这次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直接就被吴良等人这样的专业盗墓团队强行拉入了墓中,并且还为他提供了十分专业的帮助,令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破解“八阵图”与“孔明锁”的关键线索,直接为他省却了大量的探索时间与精力。

因此,他快。

也有快的道理……

心中暗自想着这些,吴良的睡意也终于散尽,连忙站起身来前去查看诸葛亮刚刚完成的孔明锁分解图。

因为诸葛亮采用了与吴良类似的画图方式,再加上“筹算计数法”的那些竖条实在太容易看懂,便是不需要诸葛亮在一旁进行讲解,吴良也能够看懂图中表达出来的意思。

除此之外。

诸葛亮还在图的下方用竖条排出了一列序号,以此来代表拆解孔明锁的顺序。

吴良之前绘制完成的图纸上也已经排列好了拆解的顺序。

在仔细查看过诸葛亮的图纸,确认了上面的一些信息之后,吴良便将自己的图纸也拿了出来,将两张图纸放在一起比对。

“……”

众人望着吴良的举动,全部屏住了呼吸。

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到推演孔明锁的过程当中,但眼下看着吴良趴在那里比对,依旧很有带入感。

“……”

诸葛亮也是伸着脖子站在吴良身旁。

他也十分紧张,就像一个正在亲眼观看老师批改自己试卷的中学生,心中祈祷着千万不要出错,千万不要出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喊我去盗墓》,方便以后阅读曹操喊我去盗墓第280章 因材施教(4600)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喊我去盗墓第280章 因材施教(4600)并对曹操喊我去盗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