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预思之术(4000)

作品:曹操喊我去盗墓|作者:我知鱼之乐|分类:历史|更新:2021-12-30 06:48:34|字数:8058字

“有些事情与你的意愿无关,到了最后终是身不由己。”

甄宓满不在乎的道。

她似乎已经看清了未来,虽然不是笃定的语气,但话语中却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

当然。

这也可能只是出于对“七杀格”命格的信心。

“事在人为,命格虽有定数,但却并非不能改变。”

吴良也不只是为了反驳甄宓,还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唯心主义,指了指白菁菁与杨万里说道,“你方才也说过,他们二人乃是该死未死之人,即是说他们的命格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且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改变的原因就连你也无法看透,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非也。”

甄宓却又摇头笑道,“此二人并非天命之人,命格自然容易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尤其容易受到天命之人影响,这其实并不足为奇,如此说来我也有例证,就拿甄家来说,甄家早在数年前便该衰落,但受我影响甄家却兴盛到了现在……你既然承认他们二人乃是该死未死之人,便说明你心中已经认同了我的说法,而你又说事在人为,那么便说明他们的命数变化恐怕与你不无干系,否则你又怎会有此一问?”

说完,她又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努力偷听的诸葛亮,接着说道:“你再看他,似他这般贵人之命,恐怕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了。”

“……”

吴良下意识的看向诸葛亮。

这等于给吴良提了个醒,诸葛亮如今虽然被他忽悠加入了瓬人军,但他恐怕依旧有自己的路要走,日后很大概率仍要封侯拜相,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诸葛村夫”。

只是最终诸葛亮会加入什么阵营,最终与吴良又将会是敌是友,这还犹未可知。

沉下心来想想。

其实诸葛亮现在已经可以算是羽翼丰满了吧?

八阵图、木牛流马、连弩,孔明锁……这些正史中诸葛亮该掌握的东西已经基本掌握,再加上跟随吴良之后不但情商突飞猛进,无耻程度亦是有所长进。

如此一个要能力有能力,要情商有情商,要偷奸耍滑便可以偷奸耍滑的人,不正是能够在乱世之中大有作为的人么?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羽翼丰满的进度,比正史中诸葛亮年近三十岁出山时可是至少提前了十几年呢,再有这十几年的功夫,天知道他将会发育到什么程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对要比历史上的他更加强大!

当然。

吴良并不会因此便对诸葛亮产生嫌隙,相反他对诸葛亮的品行有着充分的信心,历史上诸葛亮受刘备托孤多年,贵为刘禅相父。

甚至刘备临终前还曾对诸葛亮如此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

这四个字说出来便已经不仅仅是托孤,而是将王位都托负给了诸葛亮。

而待刘备死后,诸葛亮却并未有丝毫逾越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良想过其中的原因,这大概便是在回报刘备的信任与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也可以理解为“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诸葛亮的品行并无问题。

吴良虽然并未三顾茅庐,但他对诸葛亮同样有“知遇之恩”。

而且与刘备不同的是,吴良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起于诸葛亮还并未成为“卧龙”之时,甚至彼时他还是襄阳一代极不受待见的熊孩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遇之恩”,同时吴良与他又是亦师亦兄的关系,综合诸葛亮的秉性,至少目前为止,吴良实在想不出任何一丁点诸葛亮可能与自己反目成仇的理由。

甚至日后诸葛亮真的封侯拜相之时,说不定还将成为自己最为牢靠的盟友,这绝不是什么坏事。

“还有一事,你应该也能明白。”

见吴良不说话了,甄宓却又意有所指的说道,“你方才虽断言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也不打算办什么大事,但有些事情本就是殊途同归。”

“……”

吴良再次无言以对。

因为他知道甄宓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他现在虽然只是一心考古,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许多事物,尤其是那些刻意对曹老板隐瞒的事物,皆是能够用于办大事的事物,若有朝一日被曹老板逼急了眼,不管承不承认,他其实一直都在做着“身不由己”的准备,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正是一种“殊途同归”。

如此沉默了片刻,吴良不得不承认哪怕他平日里巧舌如簧,今日也终是被甄宓驳倒了,而且驳倒他的并不是口舌之利。

所以他索性跳过了这个问题,转而指了指典韦,回归之前最感兴趣的问题问道:“你说贵人之命极难改变,那么此人命数中的煞气呢,是否有什么办法化解?”

在吴良的想法中,既然白菁菁与杨万里的命数都因他发生了改变,煞气中断转凶为吉,那么典韦应该也是可以改变的才对,甚至就连诸葛亮的命数,甄宓也只是说极难改变,而不是绝对不能改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喊我去盗墓》,方便以后阅读曹操喊我去盗墓第523章 预思之术(4000)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喊我去盗墓第523章 预思之术(4000)并对曹操喊我去盗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