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韩雍南下

作品:大明豪贾|作者:风鵿|分类:其他|更新:2021-06-13 07:40:38|字数:5646字

“能有永熙兄相助,乃我华夏万民之幸也”

刘建大喜,拉着韩雍的手,笑道。

“建德兄休要多言,我只是愿意过去看看,若是满意,我自当相助,若建德兄不是出自公心,我必与建德兄割袍断义”

韩雍又瞪了刘建一眼,说道。

“能有永熙兄这句话,我便心满意足了,若是永熙兄看后,想离去,我绝不阻拦”

刘建拜道。

“建德兄真不是为了自己私利否”

见刘建如此说,韩雍问道。

“永熙兄觉得是我自己想称帝吗,刚才我也和永熙兄说过,我的理想中,皇帝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但不是国家的直接管理人,皇帝不能直接管理国家,而是要在宪法的基础下,以民众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而国民都会享受全民扫盲,十二年义务教育,如此随着全民素质提高,也能更好的管理全国”

刘建说道。

在刘建的思想中,后世那种君主立宪制,是如今最佳的,也是最适合如今天下的政治体制。

不过刘建到不是完全照搬。

在刘建看来,我种花家依然要以集中,集权为主,因为只有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才能统管,统掌全国,毕竟要是普通后世那种议会多党制,只会分化全国,反而会危及华夏大势。

但是刘建的集权不是如现在一样集中于君主一人,而是集中在宪法之下,集中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之下。

在刘建的计划当中,首先要兴教,要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这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刘建会组建国民大会,由全体国民参加,并建立参议会,由贵族和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参加。

如此以国民选举产生议员,再由国民大会选出常委主持会议,常委再选出一委员长管理国民大会。

国民大会职责其一便是制定,修改,监督宪法和各种国家律法,监督各地行政管理,有权选举,罢免各级官员,官吏,制定,审查和监督国家发展大计,计划和预算等。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慢慢发展才会逐渐具备和完善,如今的国民大会主要的职责还是监督和监管,毕竟如今国民素质还未提高,大部分人还是刚刚完成扫盲,所以暂时还不能履行职责。

不过刘建到是可以等,如今刘建打算先把队伍拉起来,让国民监督官员,官吏,并有弹劾的权利。

而宪法,律法先由自己制定,以后再逐步移交即可。

至于参议会,刘建只给了参政,议政的权利,其他的刘建就不给了,同样等以后再逐步完善不迟。

韩雍看了看一脸淡然的刘建,暗叹一声。

算了多的也不问了,等去亲眼看看便知。

“那建德兄打算如何让我平安到达小琉球,吕宋”

韩雍问道。

“我昨日已命人派三艏大沙船沿海路北上,由大沽口入天津到达通州,他们会打着运粮的旗号,而等过完年后,我便会送永熙兄和伯父伯母由海路南下,先到舟山,再由海路到达小琉球,吕宋”

刘建笑道。

“海路?海路不危险吗”

韩雍一听,吃了一惊。

刘建确摇了摇头。

“永熙兄放心,我们已经通过海路,向南洋移民上千万,海路虽然风浪巨大,然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也不是不能走的,何况从舟山到小琉球和吕宋,这条航路算是容易的了,因为这些只是浅海而已,真正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洋,那才是真正的凶险,真正的挑战”

刘建笑道。

韩雍一听,更加惊惧了。

移民一千万人,这得多大的手笔啊,而且居然不动声色,这简直匪夷所思啊。

“这,朝廷难道就没有丝毫察觉吗”

韩雍问道。

“当然,各地官府可不仅仅有知县,知府,还有众多属吏,属员,官员,属官,杂役,衙役,只要把这些人喂饱了,他们自会帮我们掩盖,做一些假账,再弄去一些假象,如此自正统元年至今,明年便是正统四年,三四年的时间,南移千万并非难事,更别说我的目标主要是流民,山民,逃户,隐户以及一部分佃户,匠户,这些人本就属于大明户籍以外的人口,不被朝廷重视,也没有入籍,大明查也查不到”

刘建笑道。

“千万人在大明户籍之外”

韩雍这下更加惊骇了。

“不止呢,永熙兄想想明初时户籍人口还有近六千万,可经过洪武,永乐,仁宣之治三大盛世后,如今的大明人口只有五千万出头,不升反降,为何,实际上据我估计,如今大明实际人口最少也应该在七千到八千万人,多出的两三千万人则是山民,逃户,隐户,佃户以及山民,流民,他们或自己求食,或依附豪商乞活,或被豪商隐藏,而大明连自己户籍内的人口都管不过来,何况这些人乎,他们大多只能吃观音土,吃草根树皮过日,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豪贾》,方便以后阅读大明豪贾第二百零四章 韩雍南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豪贾第二百零四章 韩雍南下并对大明豪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