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背锅侠

作品:大宋不怂|作者:七桃散人|分类:历史|更新:2022-01-03 23:42:26|字数:8272字

在范同原本的人生轨迹中,他紧紧跟着秦桧,最后却因为能力太强而被秦桧猜忌,进而被排挤出了朝堂。

现如今秦桧死了,他反倒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也不知是不是命运跟他开的一个玩笑。

不多时,范同入内面圣,与官家敲定一些细节。

官家很满意范同的态度,说道:“范相公觉得此事可有不妥?”

领导一般说完一件事之后,总喜欢让下属在补充补充。其实就是做个姿态,并不是真要别人补充。

不过赵构这一次是真的心里有些打鼓。无缘无故地贬谪一位贵人,赵构心里终归还是有些不自信,生怕诏书下达的时候引起天下人不满。

范同略微想了想,说道:“此事的确略有不妥。”

赵构神情紧张起来,连问道:“范相公可有良策?”

“是臣唐突了!”范同看到赵构的神色紧张,仿佛自己犯了多么大的罪过一样,赶紧俯身拱手致歉,说道:“官家与李文林所言不错,只是贬为徐国公颇为不妥。”

不敢让赵官家久等,范同紧接着说道:“国公府上可以养私兵,于理不合,不如改封为郡公。”

范同的意思是国公太高了,因为国公同样有很多特权,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干脆再往下贬一贬,贬成郡公得了。

赵官家想了想,问道:“可是应天府附近,并没有合适的封地可以封郡公。”

之所以一直在应天府附近找封号,是想把赵桓给赶到应天府去。若是在别的地方找一个封号,那就不能再以“就国”的名义把赵桓赶到封地去。

范同说道:“徐州再往东是海州,海州在前朝又叫东海郡,不如改封为‘东海郡公’?”

赵构点了点头,随即眉头又皱了起来,说道:“东海郡公倒是可以,可是海州现如今在金人手中,该如何是好?”

范同得以地摸了摸胡须,说道:“那岂不是正好,让他在权且在应天府看管。”

看到赵官家紧绷的脸色,范同赶紧俯身拱手:“不知妥否,还请官家定夺。”

范同暗自在心中告诫自己:日后断不可在官家面前表现出得意的模样,今日只此一次。

赵官家面色稍缓,点头说道:“可。”

可怜还在天寒地冻的五国城里,啃着窝窝头喂猪的赵桓,自己还不知情,只是短短的半天时间,他就从渊圣皇帝变成徐国公,又成了东海郡公。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可怜的。

当年二圣回归的时候,赵桓哭着喊着想回家,只求等当一个万寿宫使(岳飞和韩世忠现在的虚职),能当一个郡公,已经算是天大的恩赐了。

只可惜赵构不论多么恨他,都不能真的给他个万寿宫使,因为那样于理不合。

他不怕得罪赵桓,他怕得罪天下的士人和临安的勋贵。

……

李申之拿着几篇文章离开了临安府学,兴高采烈地回到了自己家中。

他满脸的轻松惬意,这次科举定当是稳妥了。

科举的考题经过他们几人的分析,猜得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围绕朝廷现在的状态、赵构的性格以及行事特点分析,预测一下赵构将来的施政方向罢了。

赵构虽然怂了点,但是对于内政方面颇为上心。

南宋时期有流民归国,赵构给他们安置了土地并且免税,等到自己去世都没有征收过这些安置流民的税。

按照宋人的习惯思维,以后的方针无非就是发展农业,发展商业,增强海外贸易,稳定国内市场几个举措。

就赵构那水平,他也想不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策略。

猜中了题目,李申之提议让大家每人做一篇文章,互相交流一下。

等到大家交卷的时候,众人又互相当起了考官,对每个人的文章进行了一番点评。其中韩平的文章排第一,陆游的排第二……李申之当之无愧地倒数第一。

于是乎李申之把众人的文章全都搜了过来,号称要拿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向众位大文豪学习学习。

有这几篇样稿在手,科举的时候一定能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出来。

至少二甲进士不成问题。

洗稿么,键盘侠的基本功而已。

至于会不会在考场上有雷同卷,被判定为剽窃,那是不可能的。

他剽窃的几人都是大文豪,而大文豪们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从来不会写两篇一样的文章。

别说写两篇一样的文章,就算是上下两句话里面,有一个重复的词,甚至是同一句话里有一个重复使用的字,他们都会觉得浑身难受,强迫症发作。

……

省试越来越近,一个牵动无数人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李光回来了。

李光被隔离了。

李光,这位已经六十三岁的老臣,因为当初与秦桧不睦,被贬谪到绍兴当知府,最近才接到官家的诏书回朝。

回朝的目的很明显,主持科举。

宋代主持科举的大臣,与现在高考的出题人一样,当题目未出之时就会被封闭管理,直到所有的考生全部考完,才能重见天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宋不怂》,方便以后阅读大宋不怂第187章 背锅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不怂第187章 背锅侠并对大宋不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