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航空梦(十五)

作品:重拾2006|作者:深渊老宅|分类:都市|更新:2023-08-01 21:52:49|字数:4590字

第582章 航空梦(十五)

2008年的金秋,是收获的金秋。

不过,就在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气氛之中的时候,周岩却不得不跟着已经是两辈子的导师刘一鸣,在“老对头”成飞的底盘上,跟伊尔-76的D-30KP发动机较劲,“汉化”代号涡扇-18。

我兔每每国产化进口发动机,总是有不得已的理由,眼下“汉化”D-30KP的理由,比以往都要充分。

我国的伊尔-76的装机数量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在有技术力量“汉化”的条件下,没必要浪费大量的外汇,再从北面捡破烂。

虽然D-30KP的主要装机对象是伊尔-76,还是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离国际上运输机普遍装备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还有很大差距,可这玩意儿也是“图-16嘎子”轰-6的动力。

而且,根据周岩对未来的了解,几年之后面世的运-20,也是以涡扇十八为动力的。

虽然周岩脑袋里装着不少俄系涡喷、涡扇,还有火箭发动机的资料,只是眼下,他还只是一个“小萌新”,跟在老师刘一鸣的身后,负责记录资料。

我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虽然D-30KP涡扇发动机是北面四十多年前的作品,可上面应用的很多技术,还是让在场的很多专家头疼不已。

尽管D-30KP看起来像是战斗机上的小涵道比发动机,可玩意儿的涵道比却接近2.5,妥妥儿的大涵道比发动机。

不过,虽然涵道比只有不到二点五,可最起码前面的风扇和压气机对得起大涵道比的称号,尺寸比我兔以往研发的大多数风扇和压气机的尺寸都大。

尺寸大、进气量还比普通涡扇发动机大,这就要求风扇和压气机的叶片,强度足够高,进一步提升了工艺难度。

虽然有时候我兔柠檬精上身,埋怨毛熊的机器设备傻大粗,可傻大粗也有傻大粗的好处:大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成熟。

同样尺寸的风扇和压气机叶片,熊熊那边有成熟的工艺对付,而我兔这边,就需要根据叶片尺寸,重新计算强度,重新开发铸造工艺。

所幸,熊熊家破产了,分家之后,兄弟中还冒出一个崽卖爷田心不疼的败家子,让本不富裕的兔家捡了不少洋落。

当然,我兔动用写轮眼的时候,总是能找到被“复制”物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改进。

四十多年之前的产品,改进的余地自然很多:风扇和压气机叶片叶型、叶片材料,先进的燃烧室,后面高低压涡轮所用的高温合金叶片,乃至传动轴中间的减速器……

改进、整合、计算、模拟,然后试验。

当然,在改进之前,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提纲,而周岩的老师刘一鸣就是负责撰写这份提纲的。

只是,接下来整理技术难度的时候刘一鸣遇到了问题:他不太清楚国内各大发动机配件厂具体的工艺研发能力。

就在这时,周岩笑着从一旁递上来一份配件厂商目录,上面记载着内参上各配件厂的工艺创新成就。

“天峰,还真有你的!”刘一鸣脸上的愁容顿时消散,“等涡扇十八定型,我一定给你请功!”

更让刘一鸣意外的还在后面:自己的学生不光记忆力出群,对航发研制似乎有特殊的天赋……

虽然很多科研人员都知道技术并不是越先进越好,可却并不懂得取舍,然后,使用了先进技术的各部分装配起来之后,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似乎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轻微的退缩……

“那个……”一直充当小透明的周岩站了出来,“燃烧室的容量有限,过分地追求进气效率,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发生,而且更先进的叶片工艺,还会造成不必要也研发和制造成本……”

说着,周岩将自己的笔记本推了出来,上面记载了各种进气效率下,燃烧室核心温度的变化曲线……

刘一鸣拉过笔记本瞅了一眼,随即推给了负责燃烧室部分的老熟人:“老冯,你看一下……”

老冯仔细地研究了一下数据曲线之后,回过头笑嘻嘻地打量着刘一鸣:“老刘,论文上过自然杂志的人,给你带实在是有点浪费了……”

一阵让周岩都觉得脸红的尬吹之后,研讨会继续。虽然依旧是小透明,可会议室里一众大佬时不时地投来询问的目光,着实让周岩有点受宠若惊。

一个多月的研讨会,对于周岩来说,既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又是一场思想碰撞的大会。

对于初次涉足航发涉及的周岩来说,大佬们每一个观点里,都充满了前瞻和闪光……

以至于边听边记的周岩,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消耗掉了五六百页笔记。

研讨会结束之后,周岩带着满满的高达几十万字的笔记,回到了首都。

而一会到学校,导师刘一鸣就将周岩拉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天峰,如果让你选择独立设计发动机,你会从什么开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拾2006》,方便以后阅读重拾2006第581章 航空梦(十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拾2006第581章 航空梦(十五)并对重拾2006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