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辽东4

作品:盛世华唐|作者:步兵长|分类:穿越|更新:2022-12-09 19:02:59|字数:8070字

历史再一次重演,契必何力率八百骑兵,向着十余倍于己敌人发起了进攻。

结果是唐军再一次大获全胜。

只不过契必何力的腰也一样未能幸免,被人给戳了一刀。

李世民把戳伤他的人交给他处置,他却说:“大家各为其主,他杀我是应该的,如此义士我岂能杀之。”

于是就把人给放了。

此事传开后众人无不敬佩他的为人,陈景恪也深感佩服。

他还回想起历史上这位异族降将,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

当年征讨高昌国,主帅侯君集纵兵劫掠,契必何力却约束军队没有参与进来。

后来他的部落有人裹挟他造反,他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表明对大唐的忠心。

再加上今天的事情,这个人的人品确实没什么可指摘的。

再想想之前负伤的李思摩等人,陈景恪确定了一件事情,这些异族将领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大唐。

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再一次的民族大融合。

之后陈景恪亲自为契必何力做了检查,并缝合了伤口。

援军被击溃,对城内的守军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没多久白岩城主开城投降。

可以说他的投降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一直在关注战事的陈景恪简直不敢相信。

其实在看到这座城池的时候,他一度以为前世挡住李世民的不是原本想象中的安市城,而是这里。

这座城池实在凶险无比,唐军只能从北面进攻。正常进攻,十倍兵力都拿不下来。

且城里有水源,有粮食,还有人……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据点。

可就是这么完美的防守城池,守将的信心崩溃了,直接就降了。

他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句话:攻心为上。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啊。

白岩城拿下,可以说大唐临近最终胜利就差一步之遥,那就是后方的安市城。

此时陈景恪已经百分百确定,挡住李世民的就是这座城。

因为它已经是整条防线上最后一座城了,而它的后方就是一条天然的通道,可以直插高句丽腹地。

李世民可谓是意气风发,说道:“景恪,你还以为我不能拿下高句丽吗?”

陈景恪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之前太顺了,顺的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辽东强国高句丽。

顺的让人怀疑当年杨广是怎么打仗的。

他也没有给李世民浇冷水,而是赞道:“自古能军无出陛下之右也。”

“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谦虚道:“过了过了,岂敢和先贤相媲美。”

但他脸上的得意隔着八条街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李世民马上就展露出了超高的战术素养,收起得意,严肃的道:

“我最近一直在打探安市城的情况,确实如你所言,渊盖苏文和梁万春和解了。”

“梁万春也是一能人,将安市城打造的如铁桶一般,想拿下此地恐非易事。”

陈景恪稍稍放下心来,只要李世民没飘就好。这样就算真的拿不下安市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大军很快来到安市城下,略微修整之后就展开了试探性攻击。

果然如李世民所预料的那样,安市城的守军非常顽强,首次进攻连城墙都没能靠近就被打退了。

李世民倒也没有气馁,召集众将商议之后决定第二日发起强攻。

不过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当天下午就传来紧急情报。

高延寿、高惠真二人率十五万人前来救援。

李世民笑道:“急了,高句丽人急了啊。”

长孙无忌捋须道:“安市城一破后面就是平原,再无能阻挡我大唐天军的关隘,高句丽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李世民道:“我等的就是他们的援军,诸位可有办法破此来敌?”

契必何力等人纷纷道,给他们一万人马,可正面杀败敌军。

李世民心下不以为然,但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李绩道:“懋功以为当如何做?”

李绩捋须道:“诱而歼之。”

李世民大笑道:“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这时李道宗则说道:“高句丽总共有四十万兵力,算上前面被消灭的,这十五万人已经是最后的主力。”

“现他们倾巢而出救援安市城,后方必然空虚,不若给臣五千骑兵绕过安市城直击平壤。”

“若能给臣得了手,那高句丽唾手可定。就算臣不能得手,也可以扰乱他们的后方……”

长孙无忌却摇头道:“此计太过凶险,若战事不顺敌人切断后勤补给,就麻烦了。”

李道宗说道:“若战事不顺,我可以顺势和郧国公合兵一处,从他那里获得补给。”

李世民有些意动,这个方法确实很实用。

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众人依然坚持认为不可,在他们看来安安稳稳的打下安市城,顺势席卷高句丽不是比什么都强吗?

何必要冒险?

李世民也有些犹豫了,最终暂时搁置了这个建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盛世华唐》,方便以后阅读盛世华唐第175章 辽东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盛世华唐第175章 辽东4并对盛世华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