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牢笼治世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01:35|字数:4184字

第207章 牢笼治世

秦始皇自称始皇,想要子孙世世代代都当皇帝,可传到二代反而绝了后。

秦朝的灭亡,让历朝统治者挑灯夜读也要研究的课题。

“这天下,哪有不变的江山社稷?”

朱元璋感慨道:“改朝换代,国运三百年已然不易,就像俺建立的大明王朝,俺也想传至百代,可能吗?”

朱允熥心说不可能,传到你的第十一世孙朱由检就没了。

不过那是朱老四那一系。

以后要是我这一系,能传到多少代不好说呀!

朱元璋道:“这天下没有百代君王的朝代,王朝想要安定,必先安定读书人!”

只要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当初朱元璋创业成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读书人的助力。

如李善长,刘伯温,朱升,陶安,章溢,叶琛等人。

老朱也从元朝那吸纳了一些文官。

没有读书人辅助的起义队伍,纯纯就是占山为王的土寇,古往今来没有成气候的。

“爷爷,孙儿想要改的只是考试内容,并非科举制。”

读书人固然要防,但朱允熥认为,这个时代科举制很有必要存在。

在封建王朝,科举制度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

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

正如朱元璋所说,统治者开始用科举来锁住读书人。

让他们在科举考试中不断挣扎。

三年又三年。

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很大程度上,是考试内容出了问题。

而考试内容,是统治者刻意为之。

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读书人的言论和思维,以达到思想专制。

“爷爷,您也不想老百姓的父母官,是个无用之人吧?”

朱允熥尝试着说服老朱:“用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人当官,如何应付民间大小事情?”

当官的因自身能力不足,往往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

他不关心读书人脑子是不是读坏了,只关心老百姓的情况。

这时,一名太监拿着一个奏章走了进来:“启禀陛下,翰林院学士黄子澄有要事启奏。”

说着将那奏章呈了上去。

朱元璋接过奏章,看不数行,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将奏章往龙案上一扔,恼怒道:“欺上瞒下,混账东西!”

朱允熥惊疑地望着,拿起奏章扫了一眼。

探花郎陆子高出事了!

不等他看完,朱元璋已下达了旨意:“让刑部将那个叫陆子高的进士打入天牢!”

状元客栈。

欢声雷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彩。

一阵一阵的锣鼓声,众人靠在栏杆上向下望去。

只见一顶蓝呢大轿停在院井中,礼部小吏正领着众差役和众鼓手、轿夫迎接状元公张信游街。

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成为天下知的新权贵。

成为状元,还得御赐游街。

诚如唐诗所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时张信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手捧钦点皇圣诏。

状元客栈掌柜的美滋滋地迎了上来:“状元公,能否给小店题个匾,留个字?”

张信看了眼掌柜的:“我为何要留字?”

客栈掌柜的怔了片刻,陪着笑脸道:“当是您老对小店的赏赐。”

瞥了眼掌柜,张信冷漠道:“没兴趣。”

进京会试住进状元客栈的,大多是冲着好运,想沾沾先前状元的光,图个好彩头。

若是会试中了,一般会打赏客栈掌柜的。

中了状元的话,卖个面子题字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

状元客栈十几年来,从中走出的进士少说也有几十个,状元、榜眼、探花都出过。

如此当众不给面子的,张信还是第一个。

方中宪扔出一两银子,对掌柜的喝道:“别烦我家兄弟,滚吧!”

说着,他热情地掀开轿帘。

张信连正眼都没瞧一下掌柜的,低头钻进大轿。

锣鼓又敲了起来,大轿抬了出去。

前呼后拥,旗鼓开路。

掌柜的站在那,看着地上的一两银子,脸色难看。

有人说道:“人家是状元公,身价大涨,如何瞧得上你这小店?”

“话不能这么说,好歹掌柜的对我等十分照顾,自打住进来后,每日与我们说吉祥话,祝我们金榜题名,高中鳌头。”

议论纷纷间,掌柜的摇头叹息,捡起地上的一两银子。

“掌柜的,不知小可的字你是否看得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零六章 牢笼治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零六章 牢笼治世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