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冒籍

作品: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作者:大明第一帅|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01:36|字数:4690字

第208章 冒籍

文华殿。

礼部尚书李志刚坐在绣墩上。

朱允熥看着他:“陆子高具体什么情况?”

李志刚站起身来:“臣调查过了,陆子高本是常熟人,初名冠孝,但入赘于长洲孙氏,却以常熟籍应试,被人指认冒籍。”

示意李志刚坐下说话,朱允熥眯着眼说道:“指认陆子高的,无非是黄子澄、方孝孺他们。”

古代科举中因“冒籍”事件而引起的案件不断发生。

之所以屡屡出现此现象,归根到底是朝廷考虑区域公平、各地科举录取宽严不一导致的结果。

就像高考各省录取分数线不同一样。

从宋朝起,因各省人口差距,朝廷实施固定解额制、分区取士制和分省取士制。

如此一来,各州县都限定了参加贡举的人数。

人口少的落后地区,乡试录取率可能是发达地区的几倍。

如云南和直隶,云南全省人口只有二十五万人,直隶则有一千万人。

乡试录取率,云南是直隶的十倍!

这就导致了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向边远地区流动。

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占了他省名额。

这就是冒籍。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叫“高考移民”。

发达地区的有些考生,通过过继、投亲、买地、冒名、串通官员等五花八门的手段,到落后考区参加乡试。

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在家乡洛阳考取无望的情况下,投靠在宣州做官的叔父,在宣州冒籍考试。

再比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人赵翼,是江苏常州人。

江苏是科举考试竞争最惨烈的地方,你诗写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会试名额。

少年家境窘迫的赵翼时来运转,去投奔在京津做生意的外舅,以“商籍”先入县学,后参加顺天(北京)的乡试,一举得中举人,之后殿试得探花。

这种“南庠入北闱”就是冒籍。

赵翼不愧是大诗人,还写诗为自己开脱:“士穷则躁进,此事古来有;要当期大节,微眚岂足垢?”

在录取名额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客籍人参与考试,就等于挤占了本地的人资源。

严格来说,冒籍泛滥会破坏边疆地区的安定。

朝廷需要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

针对屡禁不止的冒籍情况,朝廷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制止此类现象。

严厉打击!

终生禁考是肯定的,还有被流放三千里的风险。

探花郎陆子高被人举报冒籍,等待他的,将来是沉重的后果。

从朱元璋的态度看,这家伙怕是要废了!

朱允熥沉吟道:“陆子高的情况不同,可有法子为其开罪?”

他与陆子高见过几次,会试时就坐在朱允熥对面,话痨社牛一个。

话多但不讨厌嫌。

有当外交官的潜力。

李志刚想了想,回道:“陆子高本是常熟人,入赘到了长洲孙家,常熟和长洲同属苏州府,或许可以运作一番。”

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州。

常熟和长洲都在苏州府,但各县参加贡举的名额不同。

陆子高入赘了,应该以长洲籍贯参加会试,但他却以常熟籍贯。

虽然也是冒籍行为,但比起跨省冒籍,他的情况算好的了。

毕竟常熟的竞争力也不低啊!

主要是苏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江南科举人才之乡。

长洲县是苏州府治所在之地,更是挤满了书香门第。

一群才子在那争夺会试名额,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殿下是想保下陆子高?”李志刚询问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孤虽与他有过几面之缘,却并非因私保他。”

他看向李志刚,反问一句:“黄子澄、方孝孺他们为何举报陆子高?真的是因为打击冒籍吗?”

经过点播后,李志刚立时恍然大悟:“他们想要探花!”

身为会试主考官,殿试金榜和名次,熟于心中。

那第二甲第一名,名为戴德彝,是浙江人!

若陆子高被除名,他的一甲第三名位置,将由二甲第一名的戴德彝顶上。

朱允熥微微点头,笑道:“自詹徽为首的汉派倒台后,浙东党也不甘寂寞啊!”

如今状元张信是他们的人,加上百名进士有半数出自江浙。

文官集团,又准备崛起了!

朱允熥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只因方孝孺之子方中宪,曾屡屡将“北方佬”三个字挂在嘴边。

搞南北对立,重新凝聚势力。

这牌打的妙啊!

礼部尚书李志刚是松江府人;

兵部尚书齐泰是应天府人;

詹事府詹事解缙是江西人;

工部尚书严震直是浙江人;

大理寺卿张廷兰是湖广人。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零七章 冒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第二百零七章 冒籍并对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