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形象反应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11-13 11:34:03|字数:8622字

莲香对自主婚姻的追求既热情而又持重,而李女则是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只顾享受安全的欢乐,不考虑由她带来的严重后果。

她们夜来扣斋的次数达十五次之多,莲香八次,李女七次,交替出现在桑生面前。

李女与桑生接头后不管后果有多严重,恣意取乐,而且嫉妒成性,以良家女的身份继续掩盖自己,同时还揭露莲香不光彩身世的由来。

莲香很是知情识趣也很理智,积极为他除毒去病,全力以赴地护养,关心辈至,李女的妒忌之心越是增长。

桑生在二女之间不住地周旋,调整着她们对自己的情感。到此,男主人公桑生衬托出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李女每来一次,她便向妒忌的彼岸迈出一步,将桑生向死亡推进一步;而莲香每来一次,便将桑生寄予一份同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升华一层。

可以看出莲香是一个具有正义力量与美好心灵的女性形象。

李女是一个争风吃醋的女性形象,在无庸质疑的事实面前,不得不认错之恳切,悔改之沉痛,同时也表现了她自惭形秽的复杂感情和至诚至切、痛改前非的思想品格,是一个无心害人而又决心做人的形象。

所以这本书具有巨大的历史认识作用。

的确,要知道《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大批性格鲜明、色彩特异的男性人物形象,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使我们不仅看到作者所在时代的形形色色人物,而且还洞察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历史认识作用,如成名、冯相如、王桂庵等。

可以借此认识到清代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

例如成名是一个落地秀才,忠厚老实、质朴善良,说话又结结巴巴,偏又被迫当里长。

碰上皇帝喜逗蛐蛐,下令地方官征收蛐蛐。

他不敢向地方摊派,可自己又无钱赔贴,多次想一死了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捉到了一只,他如获至宝,满可以交差,偏偏又被儿子弄死,儿子吓得跳井而死。

后来儿子变成了一只蛐蛐,勇健善斗,被献于皇上,皇上大喜。

于是成名不但免了杀身之祸,而且居然辞去了苦差事成了秀才,有田有地排场也阔绰起来。

对成名的不幸遭遇和他善良、懦弱、忠厚朴实的性格的描绘,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

为了缴纳供皇帝玩了的蟋蟀而招致家破人亡的惨剧,我们可以看到由胥到县令,再由县令到抚军甚至皇帝所构成的那个封建专制的罗网,是何等的森严、黑暗。

在这张罗网中,悍吏横行,贪官暴虐,无辜百姓却展转于死亡线上,备受盘剥、摧残,只因为皇帝要寻欢作乐,竟至平民百姓每每为了一只蟋蟀而弄得倾家荡产。

以及《红玉》中的冯相如是一个穷书生,他娶卫女为妻,这对善良的青年夫妻恩爱度日,勤俭本分,谁知道有横祸不期而至。

乡间有个姓宋的豪绅见卫女有几分姿色,就非要他霸为己有不可,诱以重贿未成,在光天化日之下派爪牙去强抢,为此打伤了冯相如父子,哄然而去。

地主豪绅为什么会这样为非作歹呢,那是由于广大人民处于无权状态的缘故,封建政权是为地主阶级效劳的,是豪绅地主们的后台。

安分守己的百姓只得无端受欺,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由此我们可以洞察出封建时代许多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

还比如王桂庵是世家子弟,他偶然见到美女芸娘,神魂颠倒,始投以金锭试探,继投以金钏,芸娘的似乎无心又似乎有意使他刻骨相思,好事多磨,终成佳配,婚后芸娘随王桂庵北归时骤然投江而死,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王的几句戏言,其本质原因不在这里。

在封建时代,大家世族的公子哥三妻四妾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因而当时芸娘听王桂庵说家中有妻在时就身跳江中,王的戏言在这里所引起的其实不过是一种触媒作用,根本原因还在封建制度本身,爱情婚姻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与种种社会问题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在封建势力扼杀安全幸福,制造婚姻悲剧,表现了当时社会是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妇女毫无社会地位的现实。

当然,这里面也反映了清代男性的生存状况。

在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男性在家庭当中承担着光宗耀祖的义务,人们都处在有形无形的社会组织中,普遍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只有一小部分生活在祠堂里,清代的家庭有父子两代或祖孙三代组成,同一父亲的两个或多个成年男子,通常是分家的。

贵族、官僚、有钱人的家庭结构与此不同,它往往是四世同堂,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关系,即父子、夫妻、祖孙等关系。

家庭以成年男性为家长,在父子,夫妻关系中,作为父、夫的家长有比他人多的权利,家庭经济主要有他们掌握,所以男性在家庭中承担光宗耀祖的义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二章 形象反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八十二章 形象反应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